“这家餐厅环境好棒!对吧?”
“还行吧!”
“厨师手艺不错,菜做得超好吃!你觉得呢?”
“还行吧!”
“我前阵子给你买的护肤品好用吗?”
“还行吧!”
“还行吧!”是“还行”先生总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刚与他交往时,这句话曾多次浇灭我满心的雀跃、期待和喜悦,失落、扫兴取而代之。
尽管面前摆着珍馐美馔,他吃得津津有味、摇头晃脑,但一旦让他发表评价,他立刻会抬起正在埋头苦吃的“头”,嘴里挤出那句我再熟悉不过的话——“还行吧”!不过话虽如此,他却是将“空盘行动”进行到底之人。
我曾以为“很棒”、“超赞”等夸奖类词语从未存在于他的字典里。直至我开始学着做菜。
我第一次做红烧肉,火候把握不准,冰糖变黑,开始冒烟,放肉进锅,又害怕四处飞溅的油花,一边手拿着锅盖挡在前面,另一只手拽着锅铲在“一米”开外翻炒。最后硬生生地把红烧肉做成了黑烧肉。塞在嘴里硬邦邦,嚼了几下,焦味逼得我不得不吐出来。他却一连吃了好几块,一个劲儿地说“好吃”,那个瞬间,竟有甜意在我的心头泛起,愈来愈有一定要“做菜好吃”的信念。
后来,我的厨艺有所长进,站在滋啦啦的锅前,能淡定地放入佐料翻炒,能做出以前在大学食堂里爱吃的老醋土豆丝的味道。有时和“还行”先生外出餐厅吃饭,他会细细品尝,像位美食评审:“这蚝油生菜不如你做的好吃。”
那道简单却能俘获“还行”先生胃口的蚝油生菜
有朋友说这是“还行”先生使的手段,目的是让我以后继续做饭,用鼓励的话语诱使我主动揽下这项家务重任。其实不然,我并不讨厌做饭,相反,看到食物在我手中逐渐变成美食,或看到别人狼吞虎咽,饱食一餐,更会觉得心满意足。只要给我菜谱和材料,我都愿意待在厨房里,自得其乐。但在酒足饭饱后,七零八乱的餐桌和厨房是要由他来收拾的,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我在上学期间,不爱任何形式的运动,连其他爱好也无,在同学录里兴趣爱好那一栏,我会盲从地填上“广泛”,唯一能算得上喜欢,就是写作文,却并不出众,虽然高中时我的作文时常是年级里为数不多上了50分的,又曾多次被语文老师们在各个班级朗读,但我也不觉得这是什么优势。自信,在18岁的我身上,毫无踪迹。
那个高中被迫参加运动会800米跑,并哭着走到终点的女生一定不会想到,25岁的她,竟喜欢跑步。我喜欢跑步,截至2017年8月,已跑了2年之久,从800米到21公里。生命就是这么奇妙,我的自我觉知能力,在离开校园后,才得以开启。
跑步在我看来是自律的某种形式。我参加过2次半程马拉松,今年第二次参加半马时,“还行”先生偷偷为我录了一段后半程的视频。他觉得我跑的辛苦,视频里他的语气透着心疼。但他不知道的是,在第16公里时,我的“极点”出现,动作迟缓、心率剧增,但当跑到第18公里,我虽未补充能量胶,却犹如吃了大力水手的菠菜,身心里里外外焕然一新,我竟觉得体内有着无穷的能量,脚下生风。这种现象在长跑里,被称为“第二次呼吸”。整个人重生一般,配速不由自主越来越快。
“还行”先生四肢细长,肚子却圆滚滚的,我佯装嫌弃:“你再不运动,马上要呈现出忽视身材的中年男人体型了。”7月28日,我拉着“还行”先生完成了他人生中第一次晨跑5公里,晨光把汗珠照的发亮,我和他相视而笑,心中盛满快乐。大脑在跑步时会分泌让人兴奋的物质–内啡肽,有「快乐吗啡」之称,会让人产生产生愉快的情绪。所以说,跑步让人上瘾。
拉伸完毕,我们美美地吃了一顿早餐,早起让时间多了起来,终于可以不用被时间赶着跑,以往随便应付的早餐,热量高又不营养,现在早餐已被牛奶、面包、鸡蛋、水果、蔬菜替代,再加上摆盘讨巧,令人食欲大增。
早起做的早餐
从那日起,“还行”先生时常晨跑,用一身热汗唤醒身体。8月25日,我同他完成了他生命中第一个10公里。从此他信心大增,承诺明年与我一同参加马拉松。马拉松情侣跑,想想就是一件令人激动的事情!
“还行”先生看似将就又随意,了无生趣的人,实则暗藏了幽默、有趣的特质。
他身上优点明显,比如爱干净,无论我何时回到家,家中都井井有条,铺好的被子,干净的地板,小鱼儿在澄澈的水里游荡;比如他从不说闲话,从不将工作中的情绪带回家里,自我情绪管理能力比较强;比如他从不在我写公众号的时候打扰我,偶尔会凑过来亲我的额头,提醒我不要熬夜。
我们相爱三年,携手走在成为更好的彼此的路上,身体与灵魂齐头并进,抛开情侣这层关系,我们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不想去争彼此谁付出得多一点,生命短暂,活好当下这个道场,成为最好的那个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