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老师时间管理第51讲精华:遇到大事、难事了怎么办】
1.“反思”在做计划的层面,通常把它称做“明确意义”。
2.我们谈到了3个问句:要不要做?我要达到的结果是什么?我的下一步行动是什么?用这3个问句就能将杂事转化为行动。
3.人生不在于做多少事!
4.我们会有大量想法,需要学会一个技巧:把大脑里所有的想法和杂事都记录下来,只有学会快速清空大脑,才能够活在当下。
5.只把1%的精力给那些计划外的事情。把它们写下来,使大脑不费带宽去惦记,这样就能使我们能够专注于眼下手里的工作。
6.等到我们闲暇时,打开记事本,浏览一下记录的“杂事”,对它们每个都问3个问题,然后就把杂事转化到下一步行动中了。
7.其中,有些有明确截止日期的事务,我们就把它放到日历中去。做事需要先有意义再有条理。
8.除了日历与情境清单之外,我们还要做进一步的筛选,即大量的事情不需要进入日历与情境清单。不重要的事情,我们应该把它删掉;
9.大量的事情还需要酝酿,也暂时没时间去处理,我们就应该把它放到“待处理版块”,也就是“将来/也许”里面。
10.我们应该留下的只有近期的承诺。一种是对时间承诺很高的日历事件;一种是对时间承诺相对较高的情境清单事件。
11.生活和工作中还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需要我们用“项目”的思维来完成。例如:生二娃、环球旅行,为孩子找一个好的学校就读、自己写书、出书......当面对这些比较复杂的事情时,我们就需要把它升级成为“项目”来统筹执行。
12.项目是什么?项目就是很多个下一步行动的集合清单,清单上的所有行动都要指向我们渴望得到的那个结果。
13.反思,明确意义真的很有价值,它起到了一个再判断的作用,使我们更加明确自己做这件事的意义和价值,及我们要去的方向和要得到的结果。
14.时间管理的本质是对事件的分类。
15.前面讲到的,二到五万米是用来反思与检视的。跑道,就是行动清单、情境清单。项目是我们刚才讲到的,它是一组行动清单的集合,我们把这一类的行动集合就全部放到【一万米】当中。
16.今天我们着重为大家分享的就是“项目清单”,它也是由那3个问句引发而来的。
【叶老师时间管理第52讲精华:先有意义,再有条理】
1.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一个理念:先有意义,再有条理!
2.很多人都会列清单,但在易效能看来,大家所列出来的往往都是杂事。把杂事进行分类和整理,从本质上来讲是不可能实现的。
3.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只懂分类,不懂“明确意义”,所以大家的整理就仅限于把东西归归位。
4.今天教给大家这个正确,并行之有效的整理做法:先有意义,再有条理。
5.条理,通常指的就是分类;意义,通常指的就是筛选。
6.我们只能把1%的精力,用来做收集。等我们有时间来整理自己的“杂事清单”时,我们就会发现:
①有些事情可能是眼下紧急的,我们需要尽快处理;
②有些事情非常重要,我们在某年某月某日之前一定要完成;
③有些事情不重要,可以删掉了;
④有些事情我们还没有考虑清楚,暂时放入“将来/也许”清单吧......
7.对事务明确意义就是要:删除不需要做的;暂时保留还需要酝酿的;待办的就放入日历和情境清单中。
8.明确意义即我们要进行选择与取舍。
9.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讲:80%的事情不需要做,或者不需要自己做。同时,还有大量的事情是我们暂时还拿不定主意要不要做,或者在等待时机做的。
10.把这上面说到的两类事务去掉,剩下的就是你的承诺。
①有截止时间的承诺就放入日历;
②没有截止时间的承诺,那些需要根据你的时间、空间和精力去做的事务,就统一放进情境清单。
11.为什么要先有意义,再有条理呢?
因为人活一生,事情是做不完的,我们只能做重要的事。
12.日程性的事务一定是少的,而情境性的事务一定是多的。情境性的事务还要进行进一步细分,比如分为:在家、办公室、外出、电脑旁、等待......
这样当我们处在具体的某个情境的时候,我们才能做到快速地调出清单,并进行处理。
13.今天给大家分享:要先有意义,再有条理!不用急于直接动手去做整理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