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少年的你》中让我们感受到了震惊和一丝心酸,校园暴力如此猖獗,给受害者造成很多心理阴影,竟然间接导致受害孩子的自杀,谁能说与施暴者无关呢?校园暴力的实施者和受害者者身后是怎样的家庭呢?作为孩子们的原产地,这些家庭和父母们又做了什么?

从小北与陈念的一句对话中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丝心疼:你是第一个问我疼不疼的人。小北很小时候父亲就离开他和妈妈,妈妈后来也不知去向,13岁的小北为了活下来辍学开始了流浪的“小混混”生活,整天在街头打架斗殴,他的心地还是善良的,在小北的成长和记忆中,父母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父母给了他生命,却未曾尽到养育和教育的责任,可教育好一个孩子是多么重要呀!小北在内心里太渴望得到父母的爱和关心了,可他又能怎样呢?

再说陈念的妈妈,作为单亲、躲债的妈妈,她还是关心陈念的,可常年不在家,相当于陈念被留守了,生活全部靠自己一个人,每天担惊受怕、害怕被邻居发现追帐的同时还担心被同学欺负,对呀,为什么是她呀,只是因为她学习好吗?试想一下,如果陈念有个健全的家庭,在受到同学欺负时她及时告诉父母,每天放学有父母接送,是否可以避免一切的发生,她之所以不告诉其他人,是因为她认为别人帮不了她,一个高考632分的女孩竟因为误伤而坐了四年牢,去清华大学的梦想也因此破灭了,刑满释放后在一个英语机构当了一名英语老师,对此,感觉陈念好无辜呀!

再说说魏莱,学习和家庭条件都不错,在学校里欺负同学,嫉妒心强,是谁给了她这样的胆量?她的父母又做了什么?在警察因为小蝶受不了魏莱等几个同学施暴自杀找到她父母时,魏莱的妈妈满口都是别人的错“为什么她们不去欺负别的同学?”字里行间没有自己女儿的原因,意识不到自己孩子犯了错,这么大的事情跟魏莱一点关系都没有,这就是一步步将魏莱推到死亡路上的一双手,如果妈妈及时制止,让孩子认识到错误,或许可以避免这一切的发生,当妈妈面对魏莱的尸体时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如果不是魏莱跟陈念道歉时的咄咄逼人,激怒了陈念,陈念也不会失手推倒了她,一切都是魏莱自己的性格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三个孩子一个死两个坐牢,父母们在心痛的同时,更多的是反思,孩子的未来除了自己的努力,还需要父母的爱、引导和呵护,不是吗?生而不养,或是一味溺爱都是不可取的,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父母们的观念对了才能给孩子正确的教育,否则我们的家庭教育就是失败的,从校园欺凌看到背后每个家庭的教育,值得每个父母反思!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