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后主一生41年,生逢末世,颇历风波,词学宗师,篇篇如珠玉照人。历史上极少人能以词与李后主相比,苏轼是一个,纳兰性德算一个,而两人生于李后主之后,仅仅是垂其词风,师徒承袭关系而已,若论超越,花间词一派,李后主为词宗,无人能出其右。冯煦说:宋初诸家,靡不祖述二主,是为至论。
![](https://img.haomeiwen.com/i5149243/dec374135f2bf790.jpeg)
末世君主而文艺拔萃绝伦,多遭负面评价。如欧阳修说他: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北宋宋徽宗赵佶,书画精致流丽,冠绝天下,最终亡国。似乎文学艺术成了首恶,文学艺术何辜,被因此招致误国之罪。李后主之过,在于耽于文学而荒废政事,陆游说他酷好浮屠,崇塔庙。。。罢朝辄造佛屋,易服膜拜,以故颇废政事。用现在的话说,是对自己要求不高,时间管理本末倒置。加上李后主生为一国之君,几乎没有监督者,在这个君主的强大文艺才能辉照之下,大臣们会对君主的其他缺陷形成盲点,正如在最光亮的灯火旁边,往往是最黑暗的道理一样,“一俊遮百丑”的李后主不知道他的绝高的文艺天分恰恰成了他致命的弱点。李后主在时间管理上不科学,耽于文艺而忽视最重要的国事管理,那么,怎么管理时间?时间管理首先需要强大的心智。
![](https://img.haomeiwen.com/i5149243/d77be8f597652eeb.jpeg)
历史上成大事者,一定是心智力量足够强大。如韩信为避无谓争斗而忍胯下之辱,孙膑装疯吃屎而保全性命,心智力量的伟大之处,在于逆人的天性而为之,为了长远目标,而强自己所难,逼自己做不愿做的事情。然而,人在生命的紧要关头和平常生活却又不同。在紧要关头,面对凶险,出于生物的自保本能,很多人可以忍。但是在安全和平的生活中,能保持时时警惕者才是最可贵的,因为看似平淡祥和的生活,隐藏着最险恶的敌人,那就是时间。
那么,怎么做?首先要做计划,做日计划、月计划、年计划,然后强制自己严格执行。以前有一则故事,说一个人要把一幅画挂在墙上,发现没有钉子,于是去买钉子,结果从A到B到C......,总被其他事情干扰,于是绕了一圈,忙活一天,画还是没挂上墙,计划的好处在于为自己的行迹钉上“钉子”,让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围绕这这些“钉子”周围不至于旁逸斜出,偏离目标。
其次,要克服优柔寡断,优柔寡断并不只限于面临大事时候,生活中要逼迫自己时时决断,处处决断。记得一个朋友说,事情是循环往复的发展,它是在正和负两个极点之间曲线向前运动。所以选择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选取这一点和那一点其实区别不大,所以快速选取一点去切入,工作在运行过程中,会按照规律自动调整,并最终达至成功的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