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Y的一名工作人员,沟通方面的问题。因为孩子们中午休息时候很吵闹,Y的工作人员W在声音比较吵的时候过来教室看了,让孩子们安静下来了。当另一位老师在讲后期要排演的话剧时候,W站在我旁边(我是坐着的状态),
“你们班没有制定班规吗?”
“有制定,昨天下午临放学时候就制定好了。”
“是和他们商量的吗?”
“对”
“但是我感觉大家还是这么吵,是不是在午休之前一些事情没有说好。”
“该说的我都说了,扣分什么的我都说过了。”
“昨天中午也说过扣分,昨天比今天要好一些,没这么吵。”
我没有再说什么了。
后来,我出来接水的时候,刚好又碰见W了,她从办公室里面出来,指着手机上的一张照片和我说话
“你们的方法可能不对。你看这个广州那边同步做的美国双周团夏令营的工作,他们做的‘我们的约定’,大家共同讨论出的一些规章制度。都写出来贴在墙上了。S有给你们白纸,在白纸上写出来吗?”
“没有。(此刻我的心里是有一点火气的。我心想,你为什么要给我一个人说,好像这就是我一个人的责任,这件事情没有说谁是负责人。)你是不是应该先和负责人S说一下。”
“没有,我不是说这是谁的责任,我是中午听见孩子们特别吵闹,所以想给你们说一下这个事情。”
“恩恩。”
后来我去S办公室拿了大白纸和笔,和孩子们制定了班规,贴在墙上。
后来我反思了自己的态度。把自己的不悦显示在脸上并展示在别人面前,这是非常不好的。并且这是来自别人的建议,是好心提醒,你感觉她在说你,其实不是。你不和善的态度,是你带情绪解读对方信息的结果。
另一个方面来讲,第一天破冰是你带的,之后的小组总结也是由你负责,那当时制定班规约定的时候,你为什么没有把内容写下来贴在墙上。这也是自己没有主动思考的结果,像是被动地完成任务似的。即使这个夏令营,you do not get salary,你也要以主人翁的心态去做这件事情。
再一个方面来讲,如何给别人提建议,如何让别人接受你的建议并作出行动?
换位...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要对方在“行”上做出改变。那“逆耳”的话真的能“利于行”吗?那些心胸宽广不计较的或者交情很好的,知道你的,在听了“逆耳忠言”之后会有所行动。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这样的。所以,给别人提建议的话,该怎么说?
就拿今天这件事情来说,拿我自己的感受来说,我今天希望W如何和我提建议。
“Sara(记住别人的名字是第一步!),中午看孩子午休挺辛苦的吧(我肯定点头啊。首先感觉到对方能够理解你的心情。而不是一上来就说事情。)咦?我记得我们第一天不是制定了班规了吗?他们是不是不知道?还是知道了不遵守?(我再次肯定,因为昨天确实制定班规了,但是后面两句话我也不确定,因为简单制定了以后,并没有形成白纸黑字公示,以便让教师里的每个同学心知肚明。)”
“对,昨天是有制定班规,可是孩子们不遵守,太吵了,我几乎快没有办法了,根本管不住,控制不住。”(问题来了)
“奥~(拿出手机)这边你看这个,是广州那边的美国双周团夏令营活动,和我们一模一样的活动,他们是这样做的,写了‘我们的约定’,这些规则都是大家共同讨论制定的,并且都贴在了墙上,我们也许可以借鉴一下。”(解决办法随之来了)
“奥~好,我再看一下。我之后也把这个事情再搞一下。”
。。。。。。(行动来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会非常乐意去做这件事情,同时也会立马觉得眼前这个人是个有经验负责人的人。而不是之前的心态和态度。
以上对话是我自己希望对方为我提建议时的方式。所以!说一个事情的时候,要多站在对方的角度着想。对方会怎么想。我怎么说,能够让对方接受?
就像之前问卷调查时候的方式。采用对方的话语体系,不要直接带着自己很强的目的性出发,别人一听你是做问卷的,大热天的,人家凭什么帮你做?通过不断引起对方的共鸣和肯定回答,你才能更好得切入,更高效的交流。
是为记。
换位...《我不》看了60页,有趣平实,有种大哥的口吻,有讲故事,有谈见解,一个个平凡人的普通故事,每一个生命都是鲜活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