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356837/652fbcfbd424c019.jpg)
丹尼老师提供的四个人物选题中,我之所以选择季羡林先生作为笔下人物,是因为季老先生是国学大师文学大师,与文与写作相关联,我也曾读过季老先生的一些作品,从季老先生的作品中获取新知、提取素材相对来说也是较容易一些。
己故的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一生幸运与不幸交织在一起,成就了他非凡的人生,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人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诗,成功与失败都是那片片诗情,点点诗意。
季先生是幸运的,他虽然出生在穷乡僻壤的农村,家境贫寒,却因是父辈兄弟中唯一的男孩子,从小就得到了培养。早年留学时,由于无人选梵文,却只有他一个人,当时唯一能读懂吐火罗文的西克教授,就在课堂上郑重宣布,他要把他毕生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给季羡林。所以说他是幸运的。
季老先生是平凡的,扎在人堆里就是一普通的老头,以至(上世纪七十年代)一位考取北大的新生前来报到时,错把大师季羡林先生当成保安让其帮忙照看行李,季先生提着塑料兜,神态从容,看上去极为普通。
次日,开学典礼,新生又差点吓晕:那个给他看行李的老头竟然坐在主席台上。一问,他竟是北大鼎鼎有名的副校长。这件事被当成一段趣闻慢慢的就传开了。
季先生也是悲哀的,作为儿子的他和父母也就六年的缘份,六岁之前的季先生不谙世事,六岁之后叔父为了培养他,把他带离了父母亲身边,从此回家也就屈指可数,偏偏他又感情细腻,尤在一些细微末节处体会极深,正是这种体会让他揪扯自责了70年。
在婚姻选择上也是自卑的,尽管心中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玩伴,有想法有感觉,却因自己来自农村土里土气,加之十几年寄居人家的生活,致使自己不敢有主动权,也没权利没身份去追求去表白,就没有挑选的余地,因而在爱情上是压抑的,可也出于对叔父的敬重和传统礼教的束缚,不得不接受叔父给安排的婚姻,可这也似乎注定了他命运中的悲情与孤独。夫人对他搞了一辈子的事业也不知道有什么意义,似乎也不想去弄懂,在这一点上他们是没有共同语言可谈的。
季先生对中国文化有独特的认识,且一往情深。孔子孟子在山东留下的余韵、遗风非常浓厚,他的恩师叔父专门编书编课本教他,所以他从小形成的这种儒家思想的道德观价值现根深蒂固。
一次死里逃生的经历让他对日本人对侵略者产生了深深的仇恨,从那时起对侵略者的仇恨和爱国壮志就深埋他的心底。
季先生的大型系列丛书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平凡中孕育出的一种伟大。
![](https://img.haomeiwen.com/i2356837/6be871a398dcbb03.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