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体检单上会或多或少亮起红灯。饭后,我坐在沙发上,神色凝重的说:“近一年,我右眼视力下降得厉害,距50米外横幅上的字都模糊,还在……”
“昨天把户口本放哪儿了?她突然问。
“在书柜里的老地方啊,”我继续说,“血糖指标7.1。医生警告,身体已列入糖尿病后备军了,我心里很紧张。”
“哎,哎!看你脚上踩的什么?快捡起来!放桶里去。我做卫生很累的,你们也多注意点儿喽!”她监督完成任务。
我觉得没有必要往下说。她继续刷朋友圈。
我盘算复查时间,医嘱里每句话的含义。电视里的对白和手机的乐音交织在一起。
妈妈多年糖尿病,现在脚很乏力,不能煮饭了。午餐和部分晚餐,得我练手。于是我的业余时间里,多了一些学习内容:研究饮食禁忌,熟悉菜谱占去我不少时间。抖音中关注了不少做菜公众号。“下厨房”、“大众点评”的APP,是我经常关注的软件。每过一段时间,就学会并熟悉一道菜。熟记富含嘌呤、碳水化合物的食材。在节制饮食同时,又得确保营养。医嘱深刻的内涵,成了我反思饮食起居的标准。“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物是时间。”
靠自己才算真的靠得住。许多家务,我到中年才学习,包括洗衣叠被,穿着搭配,换季整理衣橱。同是生活所迫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