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0到3岁真的那么重要么?

0到3岁真的那么重要么?

作者: enlife | 来源:发表于2017-12-23 17:36 被阅读0次

          现在家长对孩子早期教育已经是越来越关注了,我们可以从市面上的各种各样的早教班看的出来,目前一个爸妈学习的关于孩子早期教育启蒙的网课,能在正式开播第一天卖出5万份,足以说明国人对孩子教育这方面知识的需求和关注度。我梳理和整合下最近学过的关于大脑发展的一些东东。 

        一 大脑的发展(连接工作)     

            首先我们在讲儿童发展的时候,着重讲的就是儿童大脑的发展,这也就是大家常听到的一句话,0-3岁期间的发展对人一生非常重要,这个重要性,指的是人大脑的发展。大脑在这个期间会有个记忆机制,会无意识吸收到很多这个期间发生的事情,我们回忆不起来,但是对我们有很深的影响。这个科学已经的得到了证实。    

            另一方面我们的大脑之所以发达,是指彼此间能够很好和到位的做好连接,我们大脑里面每一百个细胞都有与其他的细胞之间,建立特别特别多的细胞连接。对于婴幼儿来说,他们大脑的细胞就是在做这样的工作,在建立这样的连接,从各个方向与不同的细胞进行连接,会建立很多的通道,多到他们都用不上所以的连接和通道。当然,这些连接是要建立在处在丰富的、支持他们的环境中才能帮助他们建立一些连接的。(这个环境是需要我们成人去帮助的,这就是父母需要获取一些知识的重要性)    

          0-3岁和3-6岁大脑发展的不同方面 

          到3-6岁之后,甚至发展到成人,大脑需要连接的更加的精细化,这些没有使用的连接就会消失,遗弃。所有对0-3岁甚至是3-6岁的孩子,他们能够意识和认识到周围的环境,他们通过不断的活动不断的在吸收。其实是在做建立大脑细胞连接的工作。这个时候,我们经常听到家长对宝宝说“不要做这个”“不要做那个”,成人是处于卫生、安全的考虑,但是同时也破坏了孩子大脑发展的工作。孩子的引导是有技巧的,这是个大话题,我们下次分享。    

            0-3岁阶段,你会发现有些孩子专注不了,或者专注时间不会很长,那是因为他们的大脑处在吸收不同的物质上,他们会用各个感官去吸收,发现你在给他穿袜子的时候,他脑子里在想好多好多的事情,大脑特别活跃。这就是为什么成人会被孩子搞得精疲力尽。这个时候,她的大脑同时在吸收好多的事情,在不同的方向上产生和建立连接。    

            从出生到3岁的大脑,也是吸收信息最佳的大脑,是最有能量的大脑,同时也是执行任务最差的大脑。等下来说为什么是执行力最差的阶段。发展到3-6岁阶段,大脑发展的速度会慢下来,大脑会过滤一些东西,修剪掉没用的连接和通道,开始精细化工作,这个时候,孩子的专注力时间会变长,他们也慢慢发展到能够开始去执行任务。

            二 大脑功能(左右和上下结构)

            大脑左右脑的特征:    

            左脑是严谨的“老学究”,注重细节、秩序、文字、逻辑。而右脑是自由的“艺术家”,注重大方向、随性、表情、情感。

            上下层大脑:    

            下层脑从出生就进化完善了,主要负责人基本的功能,吃、喝、吞咽。而上层脑主要掌握人类大部分高级思维的区域,如思考能力、计划性、同理性、自我管理等。很多成人一辈子也很有可能不怎么运用上层脑,遇到事情就只是干着急,发火,但是控制不住。本能的应激反应。当你开始反思、思考自己的行为就是人类大脑高级的区域开始工作呢。     

            我们大人希望孩子能够懂事,讲道理,这些都是左脑和上层脑来掌控的,而学龄前孩子的状态基本上都是右脑的偏好者。而孩子的上层脑完全是没有开发的状态,比较随性,所以成人会指责孩子为什么总是说不听,其实就是没有理解孩子的这种特性。    

          可以将孩子的发展比喻成房子的装修,孩子智商就是房子的本身户型格局,这是天生的,无法改变的,家长也没必要去进行孩子间的相互比较。但是父母可以提高自己的认知,将房子进行很好的进行装修和调整空间格局,使空间功能得到很好的发挥,也就是将孩子大脑的各个功能得到很好的发展。使全脑(表达能力、逻辑能力、情商培养、执行力、感知力)在早期得到很好的启发,使左右脑很好的协调发展。 

          关于是否需要给孩子报早教班,我学习到的内容是,家长需要清晰认识早教和早教班的区别,在清晰认识到自身孩子的优缺点后,给自己的孩子量身定制合适的课程类型是可行的,毕竟在家里进行早教也是有一些局限性的,但是早教班里的课程类型和每个孩子的各方面情况和需求是不一样的,所以家长要清晰自己孩子的自身情况。

          以后有机会分享下具体的方法论。

          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只有了解了孩子为什么这样,有哪些特性,同时知道了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原理,起码家长不会那么焦虑呢。具体的做法是需要长期学习的,修炼ING。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到3岁真的那么重要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puq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