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的家庭风暴,简单记录。
上周周四晚上,老大说周五想少做点作业,我同意了,课外的少做一点吧,并且跟托管班老师说了一下。结果周五回家,发现他周记没写,我有点生气——课内的怎么不写完呢?——又不是只有周记,还要复习数学,写书法,练吉他!想想都头大!——对了,周六社区还有活动,我心里痒痒的,特别想去凑凑热闹,如果不赶紧写完作业,还怎么去?哼!于是我气呼呼地对儿子说:周六上午一定要写完作业!
结果第二天一早,老大写完书法,开始对着周记本发呆。我“循循善诱”:你周三不是上画画课了吗?感觉不是还行吗?——对了,你昨晚上还克服急躁,自己画了一幅画,多棒!赶紧写啊!我激动得感觉作文腹稿都打得明明白白了,结果儿子皱着眉头对我发出灵魂连问说:“妈妈,我写啥?怎么写?”我的心,顿时感觉碎得咔嚓咔嚓的,满地都是绝望的渣子。
一气之下,不写了!出去参加社区活动,找灵感!在去的时候,儿子还要扫码骑车!好吧,给他扫一辆,自己再扫一辆,把老二放车筐里。可怎么帮老大上车呢?只能口头指点他“先左边上脚,不是右边”——老大非要右边上,别扭得我心疼;“先把脚蹬起来再上另一只脚”——结果人家不踩脚蹬子,直接踩到中间连接的部分——我的天,这是啥操作?我气死了,扯着嗓子喊:“踩脚蹬子——”神奇的是,就在我的吼声中,儿子竟然按照他的思路骑上了车。我有些震惊!——原来不是非要踩脚蹬子才可以!咳!这次是自己狭隘了!同时内心一阵喜悦涌上来:克服了困难,还按照自己的方式学会了骑车,多好的作文素材!
到了社区,领了小奖品,遇到同学一起玩了一会儿后打道回府。我惦记着周记,到家就让他赶紧写。儿子坐在书桌前,又发出了击碎我灵魂的三问:“写什么?怎么写?到底写什么,你说?!”
我说你大爷!都说了多少遍了,你居然还!不!会!
于是,我带着无限的愤懑几乎是逐段逐句地指导,儿子挤牙膏一样总算完成了周记,写完最后一段前,还坚持先跑去上个大号——此时我已经处于极度无语之中,随您去吧,爱咋咋滴!
这时候,已经将近一点,大的小的都没吃午饭,老二还在旁边发脾气,又打又闹,最后哭着睡着了!——来过周末的姐姐妹妹都在吃饭,奶奶没催,但我已经感受到了她满腹的不满意。床上堆了n多要整理的衣服,也像在跟我昭示着:乱!乱!乱!乱成一锅粥!
那个时候,我只想问:“这是什么日子?这”这日子到底怎么过下去?”
下午半个钟头的放空拯救了自己。老二睡了,送完老大去踢球,给自己放了假,散步半小时,走到隔壁便利蜂,牛饮一杯咖啡,舒服多了。 有了空闲,阳光,糖,感觉身心都得到了休整和慰藉。
这份慰藉,让我在剩下来的时间里,竟然有了游刃有余的轻松感——在老大因为去不了姑姑家又开始发脾气流眼泪,一边哭一边问“那我跟谁睡?跟你睡没意思?跟爷爷奶奶睡更没意思!我跟谁睡?”时,我竟然能够用脑洞大开的戏谑对话帮他舒缓了情绪。我感觉到,当我轻松下来,不烦躁,稳稳的,儿子的情绪也终于能被我托住了。我们之间的气氛,变得轻松起来。(可能也跟儿子跑了一会儿步有关系。)
回家后老大哥弟弟一起看电视,吃东西,兴致勃勃地读《十万个为什么》,后来又主动提出帮弟弟洗澡,睡前又开始画画,足足半个小时的时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后来睡前又跟我聊了一会天,带着满足睡去了。我摸着俩娃的头,竟然感到了一点点的——幸福!
感受:
1.不管是孩子还是父母,都会经历情绪的暴风雨。愤怒、失望,混合忧虑,会发酵成“一切都这么糟糕,永远会这么糟糕,未来会更糟糕”的消极念头。这个念头会让人的情绪更低沉。
2.适当的抽离和放松可以缓解被黏住、被淹没的感受。
链接:
1.李辛在《李辛的空间》里说过很多次,只有妈妈的状态放松了,才能帮助孩子拥有放松的状态。
2.李一诺在《力量从哪里来》中总结的,面对无穷无尽的“烦”,第一步,尝试停下来,来上三大口深呼吸。(让高速运转的大脑停下来,把我们追逐的可能没那么有意义的“时间”概念转化成具体的体验,体验自己的身体和感受,进行一定的想象练习,一定程度上释放了情绪)。第二步,放下“应该”。(放下内在因恐惧而生的“应该”,尤其是面对孩子的应该,这是我们促成、推动事情改变的起点。)第三步,做情绪的主人。明白能对我们情绪负责的只有一个人,就是我们自己。
所以,停下来呼吸,觉察我此刻在什么情绪中——放下那些应该,问自己:引起我情绪的念头都是真的吗?——做情绪的主人,转念:当下,我的生命中,什么才是真的?
(一诺分析得真好,可惜自己没用起来。希望下次可以实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