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天晚上,我收到学长的微信,说他现在只能送一首凉凉给自己了。下午他收到公司发来的邮件,通知他拿到毕业证后再进行入职手续办理,但学长短期内拿不到毕业证。
答辩结束后学长就去了外地,却没想到毕业审核没过。于是拜托我去教务处帮忙核实。核实得到的结果是:这个学期补一门考试,顺利的话九、十月份能拿到毕业证,不顺利则需要更久。
专业限选里有一门课修了两次,虽然授课老师不同。但是按照规定只能按最高学分记一次。
老师问得我一脸尴尬:“学院里发的选课通知都没收到吗,怎么不好好看,学分不够不能毕业,不知道吗?”
没有毕业证,只能算是实习,一个月的工资是2000,转正后6000+。在深圳拿着2000的月薪,压力可想而知。
02
我也发现一件事:准备大四,群里的各种通知越来越多,可是,回复收到的人却越来越少了。老师没办法,只好通知群也发、班级群聊群、微信群都发一遍。
大学这几年,我看到“收到请回复”这几个字的次数比我前十几年的总数都要多。
很多同学一开始都是秒回收到,后来是看到才回复收到,再后来可能没看到。
很多同学其实都是看到的了,只是觉得我知道这事就行了,没必要特意去回复,浪费时间。
收到群通知,真的没必要回复吗?
不是的,一句“收到”不仅仅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也是对自己责任的一种主动承担。
03
那种等待回复的焦虑,只有发过通知的人才能懂。
守着屏幕,怎么没有人回复?可能对方没有看到,再等等。等待的过程中总是忍不住打开手机,看看群里有没有人回复。屏幕亮了又暗了,来来回回,根本就没有办法专心集中注意力去完成自己的任务。
一个小时过去,只有寥寥几个回复。怎么回事?其他人都怎么了?
要不发个信息吧。短信发出去后得到了更多的回复,心里总算踏实了点。可是那几个短信都不回的,怎么回事?打个电话吧。没人接,掐着时间过会再打吧。
发个短信、打个电话通知的人是少数还好说,如果是几百个人,你说怎么办?
将心比心,如果你是那个发通知的人,你能忍受这样一份焦虑、不安吗?回复“收到”两个字,你不需要一分钟,却可以让对方安心很久。这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
04
回复“收到”,不仅仅是代表你看到了通知,还应该代表你明白这个通知里面包含了什么内容,并且你要对内容有所行动。这是对自己责任的一种承担。
我不知道我的学长有没有在群里看到学院发下来关于选课要求的通知,不知道是否打开了通知里的文件仔细看过。这时候问他有没有,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对于发通知的人来说,我可以发过通知就当你们全知道,可以不用在屏幕前焦虑等你回复收到;只要你能做到过期不要找我说情说你没看到通知;出了状况,责任自己担着别埋怨任何一个人。
错过了消息,你就真的错过了。多少发通知的人终究还是不忍心如此这般。
所以,收到通知,在你打出“收到”这两个字之前,好好看看通知内容,并要有所计划,这是你的责任。
05
这是一个追求效率的时代,发个通知也要有正确的打开方式。
如果你使用QQ群发通知,希望你好好使用群公告,而不是直接在对话框里输入通知内容。倘若在一个大群里,每次需要翻阅几百条信息才能找你到的通知,不乐意回复你也挺正常的。
如果你使用微信群里发通知,希望你可以好好利用小程序等工具,比如群里有事。这些小程序可以看到有多少人查阅了你的通知,在对方没有回复收到的时候,你可以减轻自己的焦虑感。
如果你换个说法,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效果。比如说你在通知聚餐时间,可以把“收到请回复”改成“收到请回复【我会准时到达】”。要利用承诺的力量。
“除非做出了承诺,否则拥有的只是答应与期望,但是不会有计划。”——美国管理咨询顾问彼得·德鲁克
06
这个世界很忙,要看的信息越来越多。
可是,还是希望你可以好好回复一下群通知。
毕竟没有人总是心甘情愿地把时间都用来等待你的回复,等待那个不回复的你。
好好说“收到”,这是对对方等待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责任的主动承担。
别忘了说声:辛苦你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