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李笑来在《把时间当作朋友》里说的,一切都靠积累。即使是生活上我们身边那些看上去学东西很快的人,也是因为积累的缘故。
任何知识和能力的学习都是建立并融合于旧的知识网络里内化的,所以学得越多,懂得越多,学东西学技能就越快越有效。
知识储备就像是电脑硬盘,储存的东西越多越更容易理解新内容;能力储备就像是电脑cpu,积累的能力越强cpu的配置就越高,处理问题就越高效,同样的时间投入产生的效果更好。
聪明是可以通过努力而积累的,努力能让我们更聪明,这里聪明指的就是理解概念并贯彻方法论的能力。至于智商本身能不能提高,没有必要去深究。
因为看重努力的人,是成长型思维,相信能力是可以提升的,遇到问题更多会靠“努力”来解决问题,这能让我们对成功有更大的掌控力;而看重天赋和智商的人,是固定型思维,认为人没法变得更聪明,不敢尝试有难度的事情,能力上必然止步不前。他们忘了,现在他们习以为常的跑步、用筷子、骑自行车、开车等技能都是当初从零开始一步一步学会的。
在《刻意练习》这本书中,科学文献研究中已经证明了成年人大脑仍然有极强的可塑能力,想想我们身边见过的成人学钢琴、英语等成功的案例,就是对大脑可塑性的印证。
生活中有些人在某些方面特别优秀,当我们去尝试的时候发现完全做不到,就觉得自己不聪明,这是错误的。第一,那些人一定是曾经在这方面有过积累的。第二,我们大多数人在尝试的时候是浅尝辄止,没有持续努力。我生活中的一个例子就是左手用筷子,我也是学了好多天才基本能稳定地夹菜的,而曾经的一个朋友看到我左手用筷子夹菜,他也试了下却完全夹不住菜,就立刻认为自己不行,说我很厉害,而他做不到用左手用筷子。而实际上,他如果练习个几天,肯定就能左手夹菜了。
不过并不是只要我们学习与练习,就能熟练地使用某种技能。因为,练习的质量非常关键,如果一个程序员一直用前几个月的经验重复,那么过多少年这个程序员也不会变得优秀。
有效的练习需要满足《刻意练习》中的四点要求:
1.目标要明确。大目标拆成阶段性的小目标,每次就通过练习完成一个小目标。
2.专注。练习时要达到“心流”状态,注意力全在练习的目标上。
3.及时反馈与调整。要有人或者要有一种方法能给自己提供及时反馈,适当调整使我们更快更好地完成目标。
4.走出舒适区。学习一定是要有些吃力才会提升。学的东西如果都是一看就懂就会,那你就是在舒适区,需要自己主动走出舒适区。这一点更像是所谓的道,真正的术就是前三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