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刷微博,无意间看到有个知名博主发出的话题:给老爸发条信息“爸,我过年不回家了”,他会怎么回复?
我好奇的点开下方的评论,感慨颇多。
有的爸爸是段子手,有的爸爸走温情路线;有的爸爸不相信,有的爸爸难过的再三劝孩子回家。
大多数孩子都已早早订好回家的车票,发这条信息为了好玩、为了抢热门;可也有的孩子是真的无法回家,他们或是没回家的边防战士,或是早已失去父亲的伤心人......
/ 我可能有一个假爸爸 /
/ 呜呜呜,老爸我一定回家 /
/ 很想回家,
可是保家卫国是我的责任 /
/ 未来路那么长,可是我再也没有爸爸了呀 /
每个评论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但现在我们都不再是看客,而是故事内的某个人。我们也许有各种各样的难言之隐无法回家,也可能只是和爸妈之间的玩笑话。可是我仍固执的希望,春节,我们都和家人在一起。
可能因为我们还是学生,还有必备的寒假可以回家过年,对于这种过年回家的心情还是无法理解的那样确切。可是从小到大,从过去到现在,我们都清清楚楚的知道,过年就是要和家人在一起啊,没有家人相伴的年,又怎能称之为“年”呢。
到现在为止,大家已经在家窝了不少时间了吧,感觉怎样?
时隔半年,又听到了妈妈这个“人肉闹钟”每早叫你起床,又听到了爸爸催你学习工作,又闻到了奶奶做的熟悉的饭香,又听到了爷爷收音机里哼出的小曲儿。
熟悉,亲切,感动,暖心,空气中充斥着浓浓的安全感,像厚地毯一般,很安心。
哦,这可能是刚回家时的情景。当你在家待了那么几天后,你可能会觉得世界是假的,你可能是个假儿子或者假女儿,有妈妈无休止的唠叨,有爸爸无休止的嫌弃,分分钟想离家出走啊。
可是尽管这样,你大概还是觉得安心吧,因为,这是你的家啊,这有你的爸爸妈妈,有风雨无阻为你亮着的一盏灯,有在你受伤后将你包围的一张小床。何为家,这便是家。
可能有人会想:反正过年回家要跟父母吵架,要应付七大姑八大姨的家长里短,还要负担各种费用,那还不如不回家,自己一个人在外过年落得个轻松自在。嗯,听起来很不错,可实际做起来呢。
记得有个知乎答主描述过他因故无法回家过年的感受,那就是空,心里空,行动空,那种过年代表的仪式感仿佛一下子消失,没有走亲,没有访友,没有喧闹,没有觥筹交错,总而言之就是非常普通的一天,像是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浑身不爽,完全没有新一年的感觉,完全没有翻开新的篇章。
也许过年的意义就在这个地方吧,对于亲情一种仪式感的认同。在这个仪式感如此缺乏的国家,我们需要这样一场盛大的相聚,去诉说这一年的种种,去表达对亲人说不出口的爱。在一切繁琐的习俗中你看见了自己的简单,在喧嚣中你思考亲情,在这样一个盛大的仪式里,我们互相表达思念和感激。我们每个人都身处一张网,连接我们的可能是利益、兴趣或是血缘。
可能姑妈还有姨妈们的相处方式你不大适应,他们讨论的某些话题也是你不想提及的,他们的某些言论在你看起来很low……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不喜欢你。他们只是还以为你是当年那个高兴了会闹,怒开心会哭,但是给个糖又接着笑的孩子。可是如今你长大了,她们猝不及防,不知道该问你哪些问题,不知道你研究的方向,看不懂你工作学习的内容,想问你,却不知是打扰,想关心,却不知如何表达……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仪式,才为我们提供了少有的观察、审视、思考的机会,我们的家庭,我们的血脉,我们的亲情,就在这繁琐世俗的喧嚣中步步凝结和升华。
春节,就是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团聚的机会。
要问小孩子最喜欢的节日是什么,我想至少有99%的会说是春节,穿上最好看的新衣裳,吃着最美味的年夜饭,小伙伴们凑到一起放鞭炮、看烟火,还有大大的红包拿在手中,真是最快活的时光。
要问已经工作的人们最喜欢的节日是什么,我想还是春节。尽管回到家后可能会受到来自七大姑八大姨的各种“逼问”,可是那还是最温馨的家啊,没有了工作的烦忧,抛下过去一年中一切的不如意,舒舒服服享受着过年的温暖。
要问家里的爷爷奶奶最喜欢的节日是什么,我想更是春节。儿子女儿,孙子孙女,三世同堂,四世同堂,家里热热闹闹的,到处张灯结彩,这氛围,这感觉,才是长辈们最喜欢的呀。
越长大越孤单,越长大越不安。突然又想起前几年很火的算你跟父母见面的时间还有多少,当时并没有觉得有什么感慨,可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们反而变得越来越焦虑、担心,我们清楚地感受到岁月的流逝。我们越来越畏惧变老,我们想要和最亲近的人一直一直走下去。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辛苦立中宵。
又是新年到,爸,妈,我回家过年了。
原创自学生传媒中心
文本/王潇
图片/李湲柯、王悦
编辑/段文晓
责任编辑/杨文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