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三岁起,林恳就有自己的小金库。
他的灭火器储蓄罐里每过几个月就塞满了硬币,沉甸甸的。
硬币的主要来源是家里的亲戚长辈,比如孃孃有回过年专门去银行换了五十个硬币给他;有时林恳也会到处搜刮,他爹放车上的钢镚就被他顺走了。
偶尔林恳打点零工换取“收入”,实质也是长辈给他创造就业机会,比如大公公让他“帮“自己画图纸,涂一张给几块钱。
总之,虽然那时林恳对钱还没具体概念,过年收到“毛主席”直接交给我,但他对攒硬币很有兴趣。我在旁边看得很乐,也不阻拦他。
我小时候也攒硬币,有个紫红色的布口袋挂在姨妈家门背后,我叫它“犹大的钱袋”,每次去,拎起来听见里面哗哗作响就开心无比。
拥有本金,这是理财的第一步。

2
开始,林恳只热衷于硬币“收藏”。
我告诉他,光攒钱不行,要钱生钱,最简单可以放在银行,生一点利息。
五岁不到,我给林恳办了一张存折。为了用他的名字,那天带着他在银行和家之间往返跑了两趟,补全手续。
我希望存折给他一种直观的概念:我也是个有账户的人。
每一年春节前,我带着林恳和他的灭火器去一次银行,存进一年来他攒的硬币。柜台上的阿姨很久不见有小孩来存储蓄罐,一脸灿烂。
林恳每次去了都乱跑,和保安打成一片,枉费我带他亲测理财的苦心。
截至去年,存折上余额652元,今年还没空去,大概存完会接近800。
活期利息太低,五年才三块多钱,我忘记咨询零存整取的概念,疏于管理的投资有些失败。
我跟林恳约定,如果存到一千,就给他买个获利高点的理财产品——得跟财力雄厚的我合买。

3
一毛一块攒来的钱,林恳不舍得花。
有了钱,就要花,我鼓励他花。
比如攒钱买一件自己很想要,但大人不支持买的东西——林恳每次都犹豫,大概想起攒钱的艰辛历程。
林恳大班时,在我们家看着林恳长大的钟点工梁奶奶生病了,我告诉林恳,准备带他去医院看望。
林恳旋即跑进房间,出来抱着灭火器,声明要带给梁奶奶治病。我问他:“你攒了那么久,都带去吗?”林恳小手一挥:“不要管了!救人要紧!”
好!分享和帮助他人,也是一种花钱的思路。
最后,我跟他拿了10块钱,放进“梁奶奶慰问金”。到了医院,我把林恳的话说给梁奶奶听,她乐得合不拢嘴。
二年级时,我看见微信上有个生病的孩子在众筹,林恳也凑过来看,看了一会,小人想哭:“妈妈,我们也捐一点吧。”“好,你说捐多少?”“一百?”“行,那你也出十块钱好不好。”有一点犹豫,但立刻:“好的。”
其实,每一次,我都当林恳面认真拿出灭火器里的钱,事后,又悄悄放回去。

4
理财,除了攒,还得赚。
我们去超市,林恳负责归还购物车,开锁的一块钱归他。
林恳的作文投稿给当地报纸,登出一篇,得了十块钱稿费。
林恳至今最大的一笔收入,来自他围棋班的精英赛,他拿到第一名,得了主办方的奖金一百块。我把钱卷起来放进他的灭火器。
平时,林恳在家帮忙,偶尔我给他点硬币,比如给我拔一根白头发算一毛钱,帮我全套按摩(十分钟)给五块钱。但我跟他说好,给不给我自愿,反过来,做不做他也可以选择。
有一回,林恳过来说:“妈妈,我给你拔白头发,你给我多少钱?”
“妈妈也帮你做了很多事,你给我多少钱?”
“这个……嘿嘿……”
“我们都为家里做事,都互相帮忙,比如爸爸每天送你上学,你经常逗妈妈开心,这是我们的责任和感情,不是能用钱计算的——你也不会为了钱才做这些,对吗?”
“对 ,我当然不是为了钱。”小人很有自尊。
“我就知道,我儿子最好。妈妈有时给你钱,是奖励你的付出和心意,不是购买劳动力,我不能买我的儿子来做事。”
“我也是爱妈妈才做的。”林恳自然地抱住我。
在家庭里做交易,给孩子记工分,用钱收买孩子的高分和好表现,只会让孩子重物质,轻荣誉——体会不到被爱,也忘了去爱。

5
二年级开始,林恳对钱的概念具体起来。
他回来说:“同学Y说自己有几万块钱,是过年的压岁钱,我的压岁钱呢?“
“你的压岁钱也有几万,爸爸妈妈给存着,是你上学的基金。”有点羡慕的意思。
“那Y的爸妈为什么会把钱给他?他不要上学吗?”
“他说他有,你让他带给你看看,如果他能带几万块,或者他名字的存折到学校就算数。”
“哦,这个办法好!我下次跟他说。”
“你也有钱,你有灭火器,还有自己的账户和存折,不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存折。这些钱你都可以自由支配。
另外,等你上了四年级,到十周岁了,妈妈准备每个月给你十块钱,你自己决定怎么用,哪怕你两天就全花掉了,当月我也不会再给你,但你花不完可以存起来,还可以积攒起来买你想要的比较贵的东西。”
“我不要钱,妈妈你不用给我。”
“你开始大了,妈妈给你钱和自主权,是让你学习怎么管理自己。”
“哦,我懂了。”
管钱,就是管自己。
你不给孩子管理自己的机会,他又怎么能学会管理自己。
我想起我的妈妈,高中开始她每个月给我十块钱“月钱”,现在,到我给我的孩子了。

6
现在,林恳对理财更有心得了。
他有时看见手机上的投资广告,会兴奋地跑过来:“妈妈,买这个XX理财,这个好,上面说,一年可以给你好多钱。”
妈妈谨慎地表示,不了解的不投资。
林恳让步说:“买个一千块可以吧,又不多。”
“妈妈这种数学不好的糊涂蛋,买完了可能会彻底忘掉。”
彻底绝望:“好吧,妈妈数学太渣了——你知道吗,今天我们数学卷子上的拓展题,连你都能做出来——不信我现在拿过来给你做。”
“不要!”
2018年6月5日
本文收录进新书《非常规育儿经》
原名《林恳理财记》
因出版社内部结构调整
新书进度一度减缓
将在年后重启
坚持原创的公众号不到7%
一篇好文影响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