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融入大地,而不刺穿天空的精神,令我们感动!”
与57000名遇难者对话的纪念碑-林樱林樱是美国越战纪念碑的设计者,她以独特的人文精神设计理念。一反往常高大紧迫纪念碑形象。创作过程加入人文关怀,重生艺术的感动与动容。当时美国华盛顿向社会公开收集越战纪念碑方案,20岁的林樱所创作的方案从一千多份征稿中脱引而出,作品打破了常规仰视纪念碑,她在设计之初的设计理念就是“死亡是一种荣耀”她将土豆切成块,正如大地被挖掉一块。作品以两边向中间延伸深入地心。观看者一步步向下走去。左右两边选用反光大理石,刻有牺牲者死亡名单,当他们的名字清晰可见成千上万累计时达到的一种震撼,然而观者却对他们的名字陌生,但试想某一个名字是自己的亲人,含义则大不相同。观者的影子投到大理石上,仿佛可以与死者对话。浩如烟海的名字里使人们感受到战争所带来的创伤。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当家属找到自己亲人的名字不经痛哭流涕。每一个名字是那么陌生同时又是那么熟悉。纪念碑独有的人文精神重新唤醒了艺术带给我们的感动。人们不断的向地心走去,看到密密麻麻的牺牲者名单,墙上的影子同时伴随着运动。让人们开始不断反省,现场气氛凝重。
与57000名遇难者对话的纪念碑-林樱 与57000名遇难者对话的纪念碑-林樱20年前,林璎因为设计越战纪念碑而一夜成名。如今它已成为美国华盛顿最吸引人的建筑物,但在刚刚诞生的时候,却饱受争议。
1980年秋天,美国国家建筑家学会为越战纪念碑在全国范围内征集设计方案。大师云集的1421个设计方案中,最终脱颖而出的是一名年仅21岁的在校大学生,她就是林璎。
这一设计方案在问世之初,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一些越战老兵认为,纪念碑本该拔地而起,而不是陷入地下,这份色调灰暗且朴实无华的设计方案是对战死者的不敬。林璎的华裔背景也被人拿来大做文章:“你不觉得这很可笑吗?越战发生在亚洲而你正好是个亚裔?”一位记者这样问她。
然而最终,林璎的方案得到更多的人的支持。1982年10月,纪念碑建成。熠熠生辉的黑色大理石墙上,依每个人战死的日期为序,镌刻着美军57000多名1959年至1975年间在越南战争中阵亡者的名字。
大量的荣誉和奖励接踵而来,1984年她获得了美国建筑方面的权威奖项——美国建筑学院设计奖,随后又获得了总统设计奖。
1987年,林璎获耶鲁大学博士学位,她是耶鲁大学有史以来获得该项学位的人中最年轻的一个。
她被美国杂志评为“20世纪最重要的100位美国人”。2002年以绝大多数选票当选为耶鲁大学校董。
曾经备受争议的越战纪念碑早已成为华盛顿最具观赏性的场所之一。每年来此参观的游客达400万之多。越战纪念碑无疑是战争罪本带给我们的最好反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