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应正豪兄的建议,今天的点灯就写写关于过年的事。
关于父母
说实在话,我并不那么期待过年了,也不那么期待除夕夜里那顿年夜饭了。
甚至一家人的团聚我也不期待,甚至希望爸妈还是不要回来得好。
这样,我也更自由,我有更多的时间干自己的事。
他们的唠叨总是让我不胜其烦,简直一刻也不能忍受。废话连篇,自以为是为了儿女好,结果就是把孩子当成一个对世事不得通晓的蠢蛋,嗐。
现在我只能这么感叹,在父母的面前,可能我们永远都是被喂养的孩子,你永远吃不饱:“多吃点”,你永远穿不暖:“多穿点”,你永远不懂事:“你应该这样这样,你不能那样那样……”,哦,老天,说实话,我替父母心累。
也许这种感受能在我过往的经历中找到一些解释,但是我不想了,不想解释。
年味缺失
越来越没有年味了。
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普遍感受。
但是在我看来这种感受,在下一代人,比如说10后,不会存在。
为什么这么说?
年味的缺失,其中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出现。
人们不再那么愿意出去找伙伴们去玩儿了,有个手机能打天下。想想以前没有手机的那段儿,至少还能一起和伙伴们结伴偷偷到街上打街机,或者去网吧上网。现在呢,能不出去不出去,能躺着就不坐着。
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是移动互联网的移民。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应该是15年(就我能够体会的到的时候)左右的事。
环境的变化导致了人体验的变化,而年味就是种体验,如今在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下,愈发消散开来,变得清淡了。
而对于,10后来说,这种变化不存在,或者说相当微小,几乎不能感受得到。所以,对于年味缺失这种感受,他们应该不会有。
不过,也没必要这么悲观。因为这可能只是我个人的观察。
也有很多家庭并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比如我室友,放假前天天跟我念叨着想早点放假回家过年,问了问,他说他家过年确实很好玩儿,因为一家人三代同堂,人丁兴旺,很是热闹。
并且我也相信,一定会出现一些新的东西能够将互联网利用起来,给家庭制造出过年的气氛,在互联网的加持下,诞生出新的年味。
习惯变化
我不再那么怀念以往了,因为现在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忙碌使得自己无暇回忆。
手机的出现也占有了我大量的注意力资源。
谁还愿意思考人生种种,谁还愿意对着过去的美好流连忘返。而这也许就是这个时代的本色。
几年前,总是会看到一些文章里面,抱怨社会风气的浮躁和喧嚣。
现在这种声音,我是越来越少看到。几乎没有看到。
人们开始习惯了,习惯了这种变化的发生。
我还清晰地记得几年前,我爸抱怨移动支付的流行,那种愤怒的谩骂简直是要把马云摁在地上摩擦。(因为他不会用支付宝,智能手机也是,哈哈哈)“智能手机害死人啊!网络害死人呐!”
现在,我能想象此刻,他正窝在被窝里,握着手机,大拇指灵活地滑动着屏幕,刷着视频。
以前,爷爷在吃饭的时候会叫住我,叫我吃饭时好好吃饭,不要老看手机。
这个习惯我还一直保留着,吃饭时一般不会轻易把手机拿出来。
如今讽刺的是,今天我看到爷爷一边吃着饭,手机靠着酒瓶子一边看着电视剧。
呀哈嘞,时代潮流,浩浩汤汤。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现在但不能说逆者亡了,而是要说,逆者在大潮的猛烈冲击下,不得不向下顺流了。
智能手机,让人越来越不能专注于当下的体验。
它总是能够恰到好处地打断人们对当下的注意,将人们的注意力扯得七零八碎。
这倒不是吐槽智能手机的弊病,这就是这个智能手机时代的特征。
吐槽和抱怨,多来自于不习惯,习惯之后,一切都会显得自然而然。
在时代浪潮的面前,没有人能够抵抗。我们要做的,是拥抱变化,习惯变化,在变化中抓住趋势,然后顺势而上。
这是我们这一代人不得不选择的策略。
后话:
抵制手机和互联网现在看来很蠢,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好他们,做更多有用的事。
不知道以后区块链、人工智能、3D打印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冲击。
时代在发展,新的东西总会来的,不断学习,拥抱变化,不断学习,拥抱变化,不断学习,拥抱变化。
也许在二十年后,也许就是十年、五年后,实体世界会再次受到技术变革的冲击,但愿那时候我不会像我爸那般抱怨,而是兴奋地准备着迎接他的到来。
今天是点灯第三十一天。
互相学习,彼此点亮,共同成长。
2020-01-21
周三多云有雨
戴世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