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活确实有点颓废,经常靠看书看电影开解自己。
陆续把豆瓣标记的“想看”一个一个变成“已看过”,并留下一点所谓的感悟,实际上有些感悟和电影本身的剧情都无甚关系,只是我由此产生的一些发散性思考而已。
今天又看了一部,据说很令人心碎的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
图片来自电影截图看完电影以后,习惯性地看了木鱼微剧场,只为看看木鱼水心的影评。
他说观影者如果没有悲伤的经历,很有可能没有共情,但对另一部分人来说可能会导致过度悲痛。
这和电影的表现手法很有关系吧,没有一丝一毫的刻意煽情,以至于没有类似经历的人无法体会其中的悲伤。
图片来自电影截图而我恰恰属于前者,我没有经历过和至亲好友的生离死别,所以全程像一个去参加远亲葬礼的人,情绪没有什么波动,甚至觉得画面很美,截了20几张图。
不是因为我多么冷漠(相反我是一个很容易被感动的人),而是导演并没有期望像我这样的人能为之流泪,他可能只想单纯地给经历过悲伤的人安慰。
也由此想到了前些天去朋友家玩,我们一起谈天说地、哈哈大笑,他们半开玩笑地说你看你笑得多开心,哪来那么多烦心事呢。
当时也无法确切地表达清楚为什么。现在想来,可以尝试给出一些解释。
图片来自电影截图我只因身处在那个氛围当中,被他们所感染而笑,笑得那一刻,我是自发的,不是刻意伪装的,但这个笑是因为内心真正的感到喜悦和幸福吗?
不见得,就像我们看到一个笑话会笑是一样的道理,这种笑和真正开怀的笑是不一样的,更像是受到一种外界的刺激,而不是发自内心的。
笑过以后就忘了,什么也不会因此改变,再想起来你甚至不知道当时为什么觉得那么好笑。
图片来自电影截图曾经也刷过抖音,一连刷了两个小时,都在那里哈哈哈,突然停下来却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这两个小时貌似很开心,但实则毫无意义、毫无价值,仿佛我的人生突然被抽走了两个小时,于是便卸载了这个App。
夸张点说,这种笑和毒品给大脑带来的愉悦并无二至,过后如烟散去,不留痕迹,甚至仅徒留一种失落感。(当然和朋友一起的无脑哈哈哈还是有意义的美好回忆啦~)
虽然我无法感受《海边的曼彻斯特》想要表达的悲伤,但我很喜欢这样的电影,它不滥情,它不屑赚取人们同情的泪水,它只为值得的人去理解、去体会。
图片来自电影截图更多的影视作品都很会煽情,即使你和主人公毫无相似,也能让你时刻揪着一颗心为他欢喜为他忧。这也没什么不好,我们的生活过于平淡,实际上需要这样的调剂品。
但这更像是一种委曲求全的做法。
对于喜悦,我们自然期待更为真实、更为发自内心的感受,因为这种体验才是会经久不衰的。
对于悲伤,我们肯定是拒绝的,但又是不可避免的终将去经历,而在无法共情某种伤感时大可不必勉强,那不是什么好事。
可能有的人会觉得那种笑毕竟也开心了一阵子,不好吗?为什么要计较有没有什么价值和意义。
当然不能这么功利心,我不排斥这种获得开心的方式,但如果这是主要方式的话,是不是就很可悲了呢。
我还是对真正的喜悦抱有幻想,那是当你一想到就自然会心一笑的事物,一种不会消散的事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