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博物馆展出复兴之路,六大主题: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依次讲述了一八四零年至今中华民族走过的艰难旅程。
相比泱泱大中华的五千年文明,这不到二百年的时间是沧海一粟。然而就在这二百年间,科技飞速发展,我们整个民族却在落后中饱经屈辱。纷纭世事,今天我们得以重新站在世界民族强林,是一代先辈孜孜不倦,流血奋斗;是他们不停探索新思想,提出新理论,身体力行的结果。
回首往事,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政府的大门被英法的坚船利炮打开,逐渐沦为完全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遥想道光年,林公则徐虎门硝烟后被流放伊犁,出发前将所有的西方资料交给魏源,由魏源完成《海国图志》,去研究学习西方的经验知识。数千年来,我们第一次面临了思想上的彷徨。产生过盛唐气象的文化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面对西方的炮舰,我们一败涂地?由此,经历过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直到一九一九年,先辈在无数种主义上探索,各种理论你方唱罢我方上台。穷则变,变则通。然而到底变成什么样子?从洋务派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后期的自强求富,我们的口号在变。青年一代也在成长,也在国家时事中接受新理论的熏陶,探求着使得中华强大的妙方。
戊戌变法开始了,这是我们在旧时代,在王朝末期最猛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自康梁的公车上书,时务报、国闻报陆续发表各种资产阶级革命宣传的理论,介绍西方国家政治制度。我们那个时代最好的知识分子在国家民族日益沦丧的局面下,开启了个人的思想解放运动,放下诗书,学习西方的经济军事理论,试图一点一滴地唤醒沉睡的东方古国。百日后,六君子殒命。民主共和的观念却深入人心。这一次,是几千年古老帝国面临外来民族入侵情势下崩溃前首次剧烈的思想革命。之前我们有李俚、商鞅变法,有汉武帝迁豪强,有王安石变法,有张居正的鱼鳞图册,一条鞭法,但从未有一次变法如此危急,无所依傍。精神上的枯竭,文化根源上无力感更让那一辈人无所适从。
然而自鸦片战争开始,六君子虽慷慨就义,华夏的命运却不能止于此处。
今年的国庆,天安门广场摆上了孙中山的巨幅画像。还记得《走向共和》里面年轻的孙文带着瓜皮小帽,在康南海的万木草堂走向书院中厅,一声高喝一迈步,所讲言辞振聋发聩。我似乎能感觉到这时候年轻的梁任公在课桌上心底窃窃私语:“哎呦,这可跟先生讲的不一样啊”。自孙文起,新一轮的思想解放又开始了,孕育于洋务派的自强求富,方式上也不断汲取着戊戌党人、列宁主义的营养,走向历史舞台去探索新时代的家国命运。
在积贫积弱的旧社会,是的,一代一代人,我们从未低下膝盖屈服,我们从未停止过探索走向富强的道路。资产阶级革命派担负起了改良派未能完成的历史任务。孙中山、黄兴们继续探索、实践,寻求着创新。同盟会后我们有了更新的思想,有了更新的理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平均地权。
也许一些理论我们错了,也许对了。我们会想为什么末代王朝是一个异族统治的封建社会?假如不是清王朝总想着万一输了就回到他们白山黑水的一亩三分地,我们还会不会有百年的屈辱历史,还会不会有西方列强签订的数万不平等条约?但是最终我们没有变成第二个印第安人。今天我们应该感谢谁,我想最应该感谢的就是那些不屈服,坚持探索的先贤。
时间划到一九一九年,李大钊、陈独秀多年经营,宣传的马克思主义终于第一次显露出头角峥嵘,向社会展现出工人组织蕴含的巨大力量。自师夷长技到李大钊在晨钟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百年的时间内,我们经历了彷徨、流血、牺牲,开始渐渐迎来曙光。
从我们将目光看向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新青年的再一次思想解放到四九年建国,这又是几十年的探索,中间又是有多少次思想上的波折动摇,又是有多少次的意志坚定。长征北上开辟敌后战场,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每一次决定都是来自于对实际情况的具体分析后的思想解放。
之后建国,八大我们还是能对形势有一个正确的认知的,后面就逐渐偏离了正确的道路。
七八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一再回忆党在幼年时期的种种遭遇:第一次意识到军队的重要性,第一次意识到民族矛盾的变化。这个时候的共产党人开始意识到自己早就掌握了正确的方法论: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于是我们改革开放,有了四十年的经济腾飞。
历数往事,在新时代,我们不只要有科技上创新,也一定要把握住思想上的创新。社会主义理论仍然需要更多的完善,因为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建国之基,那么你能参与进来么?
附录1
虽说国家命运,亦言个人前途。
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八个字,可真是tg从尸山血海,死人堆里抠出来的。
附录2
- 高中生应该看一遍这个系列剧,也许不应该只看一遍,二到三遍比较好。看完了,对于历史、政治的领悟是大有裨益。
- 考研的同学也应该看,至少能够将中国近现代史跟毛中特串起来,同时也能激发起兴趣想弄明白马克思的野心。
- 最后再多说一句,考研政治四本书比起各路成功学,各路鸡汤不知道高到那里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