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我在我的日程本上,写下“2017年——蓄势的一年”。我把今年的主题定为“蓄势”,列下了许多目标,希望自己在这一年积蓄很多能量,厚积而薄发。
很快,今年已经接近了尾声,回顾年初的目标,大部分都没有完成。但我却跌跌撞撞,抓住了2017年的最后一个月,开始我蓄势的征程。
有人说:“人生就是起起落落落落落……”,我这一年却是这样的:“起落落起落落……”,是不是很有节奏感?每次“起”一点,接下来就会“落”很多。新学期伊始,我就警告自己,不要再像之前一样游手好闲了,这学期很重要,关系到明年的考研。然而,是不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我似乎游手好闲得变本加厉了。这学期:六点以前起床的大军中没有了我;晚上操场跑步的人群中也看不到了我的身影;泡图书馆的时间也大不如从前……整个人都丧丧的,没有一点活力。
当自己也受不了自己的时候,寻求改变的心是很迫切的。不得不说,我的运气还算不错,在自己最颓圮的时候,遇到了第五期剽悍行动营招募。
现在回想,报名时的纠结仿佛就在昨天。我先是因为觉得贵,后又因为不想写简历,所以错过了第三期、第四期。都说女大十八变,我有一点倒是从小到大都没变过,那就是:逃避。稍微有点困难,就想放弃。这一次,行动营的招募信息我反复看了不下五遍,找各种让自己退缩的理由,最终,我还是来了。收到回复邮件的那一刻,兴奋的双手握拳,得知自己获得了入营资格后,第一反应是,我竟然达到了要求,简直不可思议。
进营后,看了大家的自我介绍,和大家的表现,我不禁又自卑起来,想要退缩。“行动营的时间跟期末考试冲突了,如果我坚持下去肯定会两个都弄不好的。”“大家都太优秀了,我没有什么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也没有可以交换的技能。”果然,只要想退缩,声援自己的借口一抓一大把。当然,最后成功的声音只有一个:“你不就是为了改变吗?你还想再荒废一年又一年吗?”
从来没想过,自己可以坚持每天写文章超过两天,在2017年的末尾,我竟然坚持了22天,现在想想真得很佩服自己。年初有一个目标,是今年完成20篇文章写作,前11个月,目标达成进度为百分之零,开营第15天,目标达成进度就变成了百分之百。实话说,年初的目标早就忘记了,似乎一切都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误打误撞地完成了年初的计划,误打误撞地实现了自己在2017年的主题——“蓄势”。
22天,没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质的飞跃怎么可能这么快?从量变到质变,正是“蓄势”的内涵吧。
我没有从一个每天七点多起床的人,突然变成每天都能五点起床的人,但我学会了听从自己的生物钟。记得有一篇打卡材料的主题是睡眠,介绍说固定时间起床,晚上就会根据睡眠时长自动调节入睡时间。坚持的第二天,我睡了两节课。盲目模仿,忽视了自己的特点。于是,结合自己,我把它改成了:早晨把闹钟铃声调小放在脚边,因为睡不够就被吵醒会觉得很累。实践证明,虽然我每天不固定起床和入睡时间,但是生物钟会叫醒我,精神饱满的同时,也从没睡过头过。
我没有从一个容易焦虑易怒的人,突然变成淡定从容的人,但我学会了洞察自己的情绪,化解自己的焦虑。考试已经上演了车轮战,突然通知两周后考的一门课提前到本周,看看自己现在的复习任务,感觉任重而道远。我突然变得焦躁想乱发脾气,发了一条朋友圈宣泄情绪之后,我意识到我又把事情想得“糟糕化”了,而且我的焦虑也是来源与对考前能否复习完的未知。我开始尝试让自己静下来,打开日历,拿出纸笔,列下复习计划,告诉自己,只要控制好了现在的复习进度,肯定能复习得完。即使接下来7天考5门,我也不想先前那样焦虑。
我没有从一个不会思考的人,突然变得思维敏捷、妙语连珠,但我学会了运用零秒思考的方式锻炼自己的思维;我没有从一个不善与人交际的人,突然变得自来熟,但我学会了主动与利他;我没有从一个列完目标从来完不成的人,突然变得一下完成陈年旧事,但我学会了养成微习惯,微量开始,超量完成……
22天,我没有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潜移默化之中,我不知道我改变了多少。2017年在蓄势,2018年我相信,我将会迎来蓄势后的起飞。
热血一连―晓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