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至深至纯的情

至深至纯的情

作者: e2890d0e8b7d | 来源:发表于2020-11-21 22:42 被阅读0次

            ——读琦君《小时候》

          想读琦君的文字,源自课本里的《桂花雨》一文,那和母亲一起摇桂花之乐何其纯美!那和母亲捡桂花思家乡之情何其纯深!捧读《小时候》,更感觉这至深至纯的情如青烟袅袅,环绕不去;如丝如竹,绕梁不绝。

        对亲人的思念,是琦君心中文字流淌的源泉。对“天才哥哥”的着墨虽然不多,寥寥数语“但天天盼望哥哥来信,谁知盼到的竟是哥哥不幸去世的噩耗,我们母女哭得肝肠寸断”一句,让我们感到琦君吞下的是失去手足的痛,吐纳的是人间最真的情,那样的时刻,除了哭,肝肠寸断地哭,至亲的人还有力气和心思做什么呢?这种近乎白描的的手法不仅让我心头有和琦君一样“天妒英才”的哀伤,还让我随着琦君一遍又一遍地读兄妹二人背诗歌、争吃蛋炒饭、共喝一杯红茶、给阿荣伯写信的温馨场景。所以说琦君的文字是不自觉地流到读者心中的,情感真,是这本散文的最大特点。

          而母亲,琦君像是用潺潺溪流来表现她的勤劳、善良、宽容、博爱。母亲对神的敬畏,实际上是对做好人的膜拜;母亲对可怜的五叔婆的孝顺、尊敬,是对不幸之人最深切的同情;母亲借过年节给“叫花子”们的钱物,是对那个年代弱者体面的帮助。在琦君看来,母亲是她心头的一轮太阳,让她安全、温暖。那黄花鱼,那红豆糕,那灰粽子,那大红包……浓浓的爱意铺满了琦君的童年。但这样的母亲,依然没有逃脱时代的悲剧——父亲娶了姨娘,母亲像变了一个人,不再有说有笑,在厨房里忙碌时,再也不想以前那样边做事边唱“十送郎”了。琦君用孩子的眼光描写女子的悲哀,轻轻一笔,荡向了辽阔的历史。所以,读琦君的散文,如同读穿越剧,有历史的厚重感,那是她对外公、小叔、哥哥、弟弟、阿荣伯、父亲、母亲无奈的挽留和思念啊!用情深,是这本散文的又一特点。

          除了亲人,琦君也写自己家长工阿喜的心灵手巧,写自己和同学永不相望的情谊,写家庭教师对自己的严厉教诲,写学校训导主任对自己叛逆时期的谆谆开导,所有的情景,如在眼前,让人心头泛起阵阵温暖的涟漪。琦君没有用什么高深的手法,就是在把自己的故事用诗一般的语言讲给我们听。琦君为什么有这么好的文字功力?王荣生教授说:“读散文,要先读散文背后的那个人。”我查了琦君的生平简介,他的父亲是北洋政府的陆军上将,他为家乡修路、路桥,建亭台,办学堂,解决了穷人入学难的问题,在当地口碑极好,影响极大。但人们评价他最大的功劳是培养了琦君这样的才女,我们在文中可以多处读到他利用片刻闲暇教年幼的琦君读诗,即使后来在病榻前,依然督促琦君读《左传》《春秋》,他结交的好友夏承焘先生被称为一代词宗,而琦君后来成了夏先生最得意的学生,加上琦君自己的努力,成就了不凡的文学功底。我很感慨,在那样重男轻女的时代,在一个武将的家里,琦君,一个女子,她的父亲能重视对她的培养教育,这是 难得的幸运之事。比起萧红、张爱玲的悲剧命运,我们真得感谢琦君的父亲,他为我们培养了书写美、留住美的琦君,也让他和自己的女儿一起名垂青史。因为文化是历史淘汰了一切留下来的东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至深至纯的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qky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