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怀才就像怀孕,时间久了自然能看出来。而灵感就好像便秘,时间越久越难受,想念能将情绪麻利自如转换成文字的日子,重复而平庸的生活,怎么会让人有想写日记的欲望呢。昨晚做梦梦到自己跟朋友一起旅游,我按照交通便利的角度思考尽可能希望自己走过更多的城市,如果看过我之前的文章,一定知道,旅游对我来说,如果要有所意义,一定要在当地待上三年半载,假装是个当地人,可能这样你才能真正对一座城市有一些粗浅的了解,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心灵成长,潜意识的投机组合,似乎在梦醒之后长舒一口气,内心深处,我也许仍在下意识的逃离,迷茫着漫无目的的飘着。
通常看书都会让我有写字的欲望,最近读朱光潜先生的谈美系列的书,有一本是先生82岁高龄写的一些信件形式的文章,文字倒不是很晦涩难懂,只是其中的释义以我的知识水平还不能深入了解,通篇信件读起来,感慨先生的博学多识,更加值得敬佩的是他的谦恭有礼,这世间,越是胸中满腔才华的人,越是态度谦恭,待人诚恳,满腹经纶不自恃高人一等,言简意赅,这种从骨子里溢出来的从容与才华,该是我的毕生追求吧。
先生早年便在国外学习,很多年轻时候写的书都是很新瑞的思想,在教育和做人方面先生的很多观点都是经久不衰,值得终生借鉴的,谈到中国的教育现状,这里不妨借用原文。
“我在大学里教书,前后恰已十年,年年看见大批的学生进来,大批的学生出去,这批大学生中平庸的固居多数,英俊有为者亦复不少。我们辛辛苦苦的把一批又一批的训练出来,到毕业之后,他们变成什么样的人,做出什么样的事呢?他们大半被一个共同的命运注定。有官做官,无官教书,就了职业就困于职业,正当的工作消磨了二三分光阴,他们所学的原来就不是很坚实,能力不够,自然做不出什么真正的事业来。时间和环境又不容许他们继续研究,不久他们原来的那一点浅薄学问也就逐渐荒疏,终身只在忙’糊口’这样一来,他们的个人生就平平凡凡的溜过去,国家的文化学术和一切事业也就无从发展。还有一部分人因为生活的压迫和恶势力的引诱,由很有可能的青年腐化为士绅劣豪或贪官污吏。”
醍醐灌顶,放在当代,也是这么一个现状,无论是鲁迅先生还是朱光潜先生,他们的文字经久不衰,似乎也意味着中国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