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一篇小说,畀愚的《大师的爱情》。小说讲了木雕大师马延年的四段爱情故事,其中分分合合,颇为跌宕起伏。
马延年的第一段爱情是和师傅的小女儿,也就是他的师妹周芬娣的,他是入赘到师傅家的,而且师妹也长的并不好看,所以当他事业上有所进益时,婚姻就破裂了。
第二段是和服装店老板汤红,本来只是和汤红私下偷情,但后来历经各种机缘巧合,坎坎坷坷,两人居然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但后来汤红在澳洲陪女儿读书时,另结新欢,这段婚姻也结束了。
第三段是和冯丽娟,本来是一个中学的校长,可以说年轻有为,但由于一件事没处理好,被人告发,前途受挫。马延年及时的雪中送炭,两人遂走到了一起。此时的马延年已经名声在外,也有了一定的财富积累,面临可能的第三次婚姻,处于谨慎起见,就谎称自己得了癌症,结果冯丽娟就不动声色的,坚决的跑掉了。
第四段是和一个KTV的小姐,卫校的一名学生顾小希。一个老的只剩钱了的大师,一个年轻的只想让自己离梦想更近一些的女孩,就这样走到了一起。
和这篇小说里相类似的故事,我在很多媒介上都见过,像电影、电视剧,也有其他的小说里,从旁人的道听途说里,甚至有些事是真实发生在周围同事、邻居的身上的。
关于这类故事,大家总会提到“道德”,当然不会是什么好的道德。
从网上查了下,给出的道德的解释是,“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罪莫大于无道,怨莫大于无德。”
不过,我觉得解释太过于冷冰冰了。我认为其实道德是和自由相对的一个概念,它的出发点以前是整个族群,现在是整个社会。它是为了保持整个族群或社会有序运转而对个体的行为施加的一种限制。它暗含着族群或社会利益高于个体的意思。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钱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个体的观念,也通过指导个体的言行进而影响着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财富的积累和功能的多样化,总会诱导人试图去打开自己内心封印着的潘多拉魔盒,这种冲动和行为,可能会通过示范效应,给人和人的关系稳定带来冲击。
而道德,此时就会被激活,通过舆论的力量来加以限制。彼此通过互动、搏斗,达到一个新的平衡。
就像大师的第四次爱情,大师凭借财富而可以“聊发少年狂”,顾小希也通过自己的年轻、美丽的身体而离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一天黄昏时分,当他们自由自在的手挽着手漫步在厦门大学门前的沙滩上时,一点儿也不用担心会引起周围人的异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