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篇本该上周日就写出来的,又拖到了现在,之所以拖延还是因为以前多次出现过的同一个原因:不知道该写什么。几年前是“日更”,找不到主题还情有可原,现在变成了“周更”,没想到确定一个写作主题还是这么为难,这多少让我觉得有点意外。现在我勉强能体会到那些职业写作者们常常拖稿的心情了:实在写不出来啊。
以前听过一句话,“真写才能真思考”。的确,写作说到底是一个思考的过程,要么作者对某些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想要通过写作表达出来;要么作者头脑中的想法还并未成型,于是要通过写作把它们重新归纳整理,梳理成型。不管怎么说,都是写作者的大脑里已经有一些东西存在了,但对于我这种,常常是一整天下来也没有认真思考过一个问题的人来说,有时想要写点东西出来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时候无意中碰到一个话题,自己刚好又有表达欲,写起来还算顺手;有时候好久都碰不到想说的话题,就像现在这样,迟迟不知道该写些什么。李敖曾说,写作者就像妓女,不能等到性欲来了才接客,我很赞同,无奈的是,我自己就是那种必须要“灵感”刺激才能写出东西的人,为此我既惭愧又无奈,由此也更加佩服那些真的可以“日更”的人,了不起!
脑子里没东西却要硬写,有些人出于平日积累的写作技巧确实能办到,但对我这种“新手”来说,显然还是过于困难了一点,所以,可能还是要依赖于平常多观察、多思考,除此之外,我也找不到其他的路子了。
除了上面说的“思考太少”之外,我还想到了几个写不出来的原因。比如“表达欲下降了”。血气方刚的年纪表达欲是最旺盛的,遇上什么事都乐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虽然那观点多半是受了社会文化的影响,根本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但即便如此,我们也常常就一个问题讨论得热火朝天,甚至双方还要拿出辩论的架势,要各自捍卫自己的立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欲望开始呈现直线下降的趋势。年纪要说大也并不算大,但对于很多事都产生了“不想说”、“懒得说”的态度,可能在网络世界里待的太久了,隐约有一种“看遍繁华”的错觉,遇上什么事,会觉得要不就是没什么好说的,要不就是别人已经说过了,自己反正也说不出什么新意,索性闭嘴。我不知道这样好不好,但似乎的确存在这种心态。
其他的原因比如说“太私人化的东西不便写在公共平台”、“每天接触的垃圾信息太多,不足以刺激真正的思考”等等,也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拿后一条来说,现在每个普通人一天接收到的信息,比起古人多出成千上万倍恐怕都不止,几乎每个人都被淹没在信息洪流里,可是信息不等于知识,其中95%以上的恐怕连“有效信息”都算不上。我们的确每时每刻都能接触到海量的信息,但我们并没因此就比古人高明多少,甚至都未必更高明,否则两千多年前的老子就已经说过“少则得,多则惑”的箴言,但直到今天又有几个人对此有足够深刻的洞见?我们的确生活在信息海洋里,但当“信息之浪”打过来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已经被冲刷得支离破碎了,很不幸,但这的的确确已经成了这代人无法摆脱的宿命。
我自己就是其中一员。每天从早到晚看了无数乱七八糟的信息,其中绝大多数都跟自己毫无关系,即使明明知道这就是对自己时间精力的无情消耗,但你仍然乐此不疲,不刷到最后一条绝不停手。无数人力物力投入进去,甚至利用了社会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各商业公司推出的信息产品在大众脆弱的人性面前,摧枯拉朽,一骑绝尘。我们能因此责怪这些商业公司吗?好像不能,他们毕竟只是提供了相关服务,而最终决定继续点进去的还是我们自己,自己根基不稳,就别怪打过来的浪头为什么这么大。
今后,我希望自己能少花点时间在这些莫名其妙的无效信息上,多花点时间用来总结、归纳、思考,也许到那时,我就不用再苦苦纠结每周应该写些什么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