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读了一半,先写一点感触。
这本书是我们每个上过初中的人都知道的,但这代人里面真正读过的估计不会太多,以后应该也不会更多。
得出这个结论,一个是我自己的经历。作为一个还算喜欢看书的人,在看到鲁郭茅巴老曹等前辈先贤的著作时,才发现读过的也不过是课本上的那些篇目,鲁迅先生的不多说,课外的也不过是《故事新编》,郭老的好像课本上只有一首《天上的街市》,剩下的老几位,除了《多收了三五斗》、《雷雨》、《茶馆》也没有看过他们其他的著作了。
相信其他小伙伴们也差不太多,《龙须沟》、《骆驼祥子》、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抗战三部曲这些大名早就如雷贯耳,在脑子里存在多年,但大家看的最多的,还是金庸先生的“射雕三部曲”。
另一个依据是,微信读书上会实时看到其他读者对某一段落、某一句话的评论、划线,我看到的评论大多是教科书上那种总结中心思想式的评语:本段运用XX比喻来描写祥子的XX心情,而在老舍先生用天上的星夜来表达祥子与虎妞第一次时,有几千人划线,而没有一句评论,我猜这是同学们在老师的要求下,只能划线学习了吧。
曾经我就反思过自己对于名著的欠账,觉得读过的乱七八糟的书多过这些经典作品,所以要慢慢补上这些名著的欠账,《骆驼祥子》就是其中之一。
老舍先生的作品,大量运用北京方言,幽默而不失风度,有些比喻精准的让人感叹。这样的书是需要花费时间品读的,而故事情节反倒在了其次。
半本书里,具体的情节也不过是祥子从乡下来到城里,用自己健壮的体魄去拉车,梦想买一辆自己的黄包车,去拼搏更大的梦想。可是事与愿违,因为动荡的时局,他三年才攒够钱买了辆视作性命的车,转眼间就被抓走当了壮丁,好不容易逃回来,只剩下卖骆驼换来的三十五块钱。
后来好不容易又攒了几十块,又被宪兵队的勒索走了。
走投无路之下,他只好屈从与车厂刘老板家的虎妞,三十七八岁的她一直对这个小鲜肉有意思,半哄半吓之下,迫的祥子跟他结了婚。
就是这么简单的故事,老舍先生在故事内外却展示了那个时代的北京风貌,普通百姓们的悲惨生活,节奏很慢。但节奏越慢,越能让人咂摸其中的滋味——那滋味真不好受。
就像祥子看到的那一老一小,健壮的小马儿是他的从前,体迈的差点冻死的老人是他的将来,他纵有天高的心气,牛一样的身子,也没有什么未来。
而虎妞看上他那一段,换成如今的网络小说,简直就是“白富美”看上打工仔。可是虎妞白不白不知道,肯定不美,但相比祥子还算富余,是个比祥子大十来岁的老姑娘,又会手段,老实巴交的祥子就这样被他掌握在了手里。
不知道他们结局如何,等看完了再说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