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这些情况:
1、对方还在说话,你已经开始打腹稿,准备自己的意见了?
2、对方话音还没落,你就迫不及待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了?
3、在多数的谈话时间里,都是你说的多,对方说的少?
4、你说得已经足够多了,但结果常常不尽如人意。
这些情况,都反应了一种情况,我们是为了“说”而“听”。表面上看的确是在听,而实际上是在想,什么时候才能轮到我说?
你自己说出来是畅快了,却于事无补,有时候反而给人一种厌烦的感觉,让他们终止与你的合作。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倾听呢?
比较基础的一种,叫做反应式倾听。更高阶的一种,叫做行动式倾听。
反应式倾听比较容易上手,它一共有三步:忍、等、问。忍,就是先搁置自己的兴趣,忍住自己表过的欲望;等,一般发生在对话过程中,这时候你们已经来回有一些交流了,每次当你想插话、打断的时候,再等一分钟,听对方把话说完。
无论什么时候,当你遇到一个人。不管他是谁,不管他是否年轻,是否青涩,哪怕看上去没那么有道理,你都试着让他把想说的话说完,也许会给你带来意外之喜呢。
再通过提问,进一步明确自己是不是真的听懂了对方的话。
这里给大家介绍两种提问方式:复述式提问和开放式提问。
复述式提问自不必说,提醒自己注意提问的语气才好。为了更好的倾听和理解对方,我们还可以进一步使用开放式提问,它的目的是,邀请对方说得更多。
行动式倾听,就是我不仅听到了你说的,还会根据你的想法做出行动。行动式倾听,就是我不仅听到了你说的,还会根据你的想法做出行动。希拉里就是这样一个倾听者。一个叫做Greenstein记者,曾经说过他和希拉里之间的2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1988年。当时希拉里在阿肯色州工作,她的老公克林顿是阿肯色州的州长。Greenstein想发表一个报告,让更多的媒体来关注穷人。他给希拉里的助手打了一个电话,讲了他的想法。没想到,希拉里立刻给他回电,要了一份他的报告,然后在当天晚上就读完了,并且打电话给对方,问,“你想怎样发布这个报告?”
Greenstein说他想在一个媒体发布会上发布。希拉里跟他说,“不要这么做,这样影响力不够大。我的丈夫比尔将在一个重要的会议上讲税务的问题,在他讲完之后他可以把你介绍出来,让你讲你的报告。”果然,报告收到了广泛的关注。
在这个故事中,希拉里给了Greenstein一个更大的舞台,让他的报告被更多人听到。在第二个故事中,希拉里的快速反应产生了更大的影响,甚至改变了美国政策的制定。
那时,比尔克林顿已经成为了美国的总统。他提出了一个帮助穷人的法案,目标是帮助穷人照顾家庭,让他们负担更小地投入工作。但Greenstein又写了一个报告,他算出,按照现在的预算去执行,比尔克林顿是完不成他的目标的。他怀着试一试的心情,把这份报告发给了希拉里。他心里也在打鼓,希拉里会在乎这份报告吗?这份报告在下午两点的时候落到了希拉里的邮箱。结果在第二天早上九点,希拉里就把他叫到了白宫。最终克林顿根据他的建议,增加了这项政策的预算。
我们可以看到,希拉里是一个高效的倾听者,她不仅会倾听对方的观点,而且会迅速采取行动。Greenstein说我有报告,她当天晚上就读完了。Greenstein说我有质疑,她马上就叫他来面谈。可以看出,Greenstein深受触动,后来把这两个故事反复拿来讲。
抛开希拉里的地位不说,单就这种付诸行动的反馈,已经足以让人感觉到强烈的重视感。
在我们自己的职场生活中,这也是非常值得借鉴的一种互动方式。
前几天我们公司有新员工转正答辩,答辩现场有一个问题是,对公司你如果提一个建议,你会提什么?
她认真想了一会儿,告诉我们,这个意见是给到设计部门的。有时候,业务人员提出一个设计需求,有的设计师会问,你们有参考图吗?但更好的设计是给他们提方案,她觉得公司的设计部可以在发挥专业上更进一步。
我记下了这个意见,答辩结束后反馈给了设计部,设计部给了解释和进一步的想法。然后我紧接着做了一个动作,我把跟设计部的沟通整理后又反馈给了提建议的同事。
这件事对我来说,才算是倾听完成。
有朋友问我,要这么麻烦吗,每件事儿都这么照顾到别人,不嫌累吗?
我仔细想过这个问题,其实我没有以“照顾别人”为目的,而且我也不会每件事儿都有这么长的倾听路径。 这不现实。除非我们已经是合作关系。同事、朋友、家人,我们以不同的形式有了连接,所以我们需要更好的互动。
(这只是作者的亲身经历,不是我的。我想,作为一名老师,该如何进行行动式倾听呢?以后再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