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玄出品,《论语》解读。
本文继续品读论语第七篇“述而篇”,告诉我们如何学习好古人智慧。
在上文品读了“ 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谈到了孔子独处在家时的状态与孔子感叹许久未梦周公。
孔子闲居在家的时候,衣着照样整齐大方一丝不苟。
这个话题反应了一个人幸不幸福、得不得体,就要看他在家里时的状况。
一个在上班时特别得体大方、开朗和悦的人,大多都不是真实的,只是他想在外人面前特意展现而已,看一个人真正的修养,就要看他下班时,在家里时的状态,是不是保持一致的。
作为一个君子,或是有仁德修养的人,不管任何时候,都会保持一致的面貌。
当然也不是说在家里也还要过于严谨,不能放松,放松休息什么的都是可以的,只不过言行举止就需要有像对上司同事一样的那种恭敬和蔼。
而不是在外面就得体大方,恭敬有利,而回到家里对待家人就胡乱发脾气,马上放纵起来,像这样的人是不可能成为君子,也不会有真的道德修养。
作为君子的第一要务,就是懂得保持自律,时时刻刻把仁放在心中,就如这章所说:“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是说君子任何时候都不能离开“仁德”,哪怕是一顿饭的工夫或颠沛的时候也要与“仁德”放在心中。
后面又谈到,孔子在晚年感叹老得越来越快了,许久未梦见周公了。
从侧面意思反映了孔子感叹已经老人,推行的周礼却还没落实。周公就是孔子的偶像,制定了周礼那个人。
接下来这章继续谈“道德”。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孔子说:“要立志求道,立足于德,行事靠仁,而游憩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
这段话是孔子要求学生要做到的。孔子认为做人应该立志高远,以美好的德行作为处事的依据。
以一颗仁爱之心对待大众,还要博古通今,精通礼、乐、射、御、书、数等各种技艺。
这章就是回答之前讲的:“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道理,如何去观察一个人,就是看他的志向和所做的事情。
就是说当看一个人做事的方法、做事的目的,追求的目标,只要看明白这三点了,就知道这个人具不具备“仁德”了。
所以孔子告诫学生要按照这几个要求去修身,能把这四件事做好,就是正确的道路了。
这些足以说明孔子教育学生,以德育为主,并辅以智、体、美等教育要素。
任何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都要树立坚定而远大的志向。而这些志向并不在于物质之上。
想有良好的修养素质,我们可以把这段话背熟,一本《论语》中就按照这一段话生活,都可以达到更高的境界了。
继续下章!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束脩xiū:十条干肉。脩,为肉,干肉。十条一束。
孔子说:“只要拿出十条干肉来拜见我的,我从来没有不教诲的。”
春秋之前,“学在官府”,能够接受教育的人都是有权有势的贵族子弟。当时的教育只面向统治阶层本身,教育目的仅仅是为了给统治者培养接班人。
平民百姓想要读书学习是难上加难,而孔子说只要拿十条干肉过来的,从来没有拒绝过谁。当然孔子也没有说不拿肉的来拜师就不教,按孔子的原则,有也不会拒绝,没有也不会强求。
毕竟每个人都需要生计,要吃饭,但有些人也穷,在那时候不是谁都能有肉。
这句话的重点在于表达,孔子开启了一扇大门,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不管什么出身,不管是皇宫大臣,还是贩夫走卒,从监狱里刚出来的也好,孔子都愿意教。
“有教无类”便是出自孔子这里的。他认为无论什么人都应该接受教育,受教育的权利不能因为出身贵贱而受限制。
所以他的学生很多都是贫民子弟,像“可使南面”,被认为有帝王之相的冉雍就出自贫贱的下层家庭。
说一个惊喜:
是否担心“简书贝”无法买卖?
请简信他☞《大熊之影》,简书优秀合伙人,诚信杠杠滴,直接可交易,价格优,无手续费。
两大福利:
福利一,来简村,怎么少得了会员呢?大熊邀请你开会员啦,满满福利等你领,千万权重为你助力文章。
详情请点击☞简书合伙人大熊之影叫你领取福利啦!
福利二,有奖征文,做青春勇士。大熊之影带领小伙伴们给广大文友发福利啦,快来为自己的青春歌颂一篇。
详情请点击☞【岁月拾遗】专题第一季征文:青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