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我们想一个问题,每一个人为什么会在一种节奏之下不断地生活,为什么突破不了我们生活当中的困境?是因为我们看到任何事情的时候,我们都会自己习惯的思维定式去解读这个东西。
这里边最有名的那个案例,就是大家见过一张图是一个老太太或者是一个少女,那张图是很像的,就既像一个少女又像一个老太太,很多人都见过这张图,这个心理学实验是怎么做的呢?教授先把一张更像老太太的图给一群学生看,说看到这张图了,然后再把更像少女的那张图给一群学生看,看完了以后把这两拨学生叫到一块儿,找到了一张折中的图,然后当他把这两组学生集中在一起看这张的时候,问他们说这个图上画的是什么?
这个教室就吵起来了,有一半人坚定地认为说就是个老太太,这有什么好说的,难道你看不出来,你太奇怪了。另外一群人说,这怎么会是个老太太呢,我很喜欢这姑娘,我会想跟她约会,这多好看的一个姑娘啊。双方都觉得对方是傻的。经过不断地沟通,互相指着你看这明明就是她的脖子对吧,那个说不对,这是她的鼻子,不,你仔细看这是脖子,然后双方不断地指示的时候,才会有人开始恍然大悟,说这样看是个老太太。
这说明什么,这个实验最有意思的,我相信这个图大家都见过,但这个实验最有意思的揭示的地方就在于当你脑子当中被植入了一个预先的概念的时候,你就很难做出客观的判断,因为你有自己的思维定式。所以如果你不能够对自己的思维定式进行反思和改进的话,你就会永远生活在既定的节奏和循环当中,这就是很多人的人生其实没有太多改变的原因。我们说这个人不是有十年工作经验,而是有一年工作的经验,用了十年而已。
那这里边史蒂芬·柯维提出思维转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什么叫思维转换?举一个例子,有一天史蒂芬·柯维坐地铁的时候,地铁上有一个爸爸和几个孩子,那几个孩子就完全不受管束,特别闹腾,妨碍得周围的人都没法安静地坐地铁。然后那个爸爸无所作为,爸爸就一个人坐在那儿发呆,也不管他们的孩子把别人吵成这个样,所以这时史蒂芬·柯维就很生气。
那从我们的角度看,你会觉得这个爸爸不负责任,他就走过去跟那个爸爸讲,他说,麻烦您管一下您的孩子,他是带着怨气去的。
那个爸爸就突然惊醒说,唉呦,对不起,孩子的妈妈在一个小时以前刚刚去世,我们从医院出来,所以现在可能孩子跟我一样,我们都有点手足无措,所以抱歉。
那个爸爸说完这句话之后,史蒂芬·柯维立刻转换了思维模式,就是在我们一开始用批评的眼光,用不高兴的态度去对待这件事情的时候,你觉得被打扰到了,原因是因为你的思维定式当中认为家长应该管孩子,这个家长不负责任。
但是当你知道这个前提,这是一家刚刚失去了妈妈的孩子,他们手足无措,他们的爸爸完全陷入在悲痛当中,根本没有能力去做这样的事情,史蒂芬柯维立刻就变成从愤怒就立刻变成了同情。然后向人家道歉说,对不起,有什么我能够帮忙的吗?就特别希望能够尽一点力,这就是思维转换。
所以有时候我们会特别自然地认为,我们所得出的结论是对的。但如果你知道这个世界上存在一种思维转换这样东西的话,你会很震撼。所以,我们换一种角度来看待事情的能力是非常强的自我净化的能力。
我们经常说听过了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那我们听到这些道理之后,我们有拿到生活中去用了吗?就像小孩子学习写生字一样,不是听一遍就会了,而是要不断地去实践、去练习、去犯错,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掌握这些道理。想想自己是不是又陷入到思维定式中了呢,那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思维转变呢?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让我们用起来吧,真正的让知识照亮我们的生活,更好的去理解别人,更好的去理解这个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