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爱孩子吗?”
“我当然爱孩子呀,不然,我争夺抚养权干吗?我有他,以后嫁人还要考虑他我才能决定嫁不嫁。你说我爱不爱?〞X姐的心情还沉浸在和老公的僵持中,“孩子不能给他,他经常要出差,他出差他就把孩子丢给他妈,他妈又很强势,我儿子怕他奶奶。”
“那你问过你儿子没?爸爸妈妈不在一起,分开过,他怎么感受。”
“孩子那么小,大人的事,他懂什么。”
“那你还说在乎孩子?你们都只顾自己。”
“我问我儿子选择跟他爸爸还是妈妈。他总不做声。”
“孩子很惊慌,恐惧大人的高分贝吵架,动手打架,摔东西,你们毫无顾忌在孩子面前表现的情绪行为,明明不关孩子的事,即便要吵你们可以避开孩子,本身吵架你们就自己能感受影响到自己(由要解决的事情变成人格的攻击,进而到情感上的爱与不爱),你自已说能不影响孩子心脏的痉挛吗?孩子的心理问题很多都是父母的影射。”
“老师,有这么严重吗?”
“当然啦, 你说你们吵架哪一件不是日常的琐碎?不是像平时好好说话讨论就能解决的问题?难道你们分开与别人一起组合遇到同样的事,用同样的情绪去解决,你们觉得能好好过日子吗?还不是一地鸡毛。心念决定你的行为,比方你刚才讲的,你老公不做家务,常常为他乱丢袜子,觉得他不讲整洁,你如果不带情绪同他讲,心念上也不觉得这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实际上是你自己爱整洁,容忍不了 ),而且这些也的确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仅仅只是性格上,做事方式上要去磨合的。或者换一种方式,比方说, 做饭的事情,你觉得你也在上班,他也在挣钱,凭什么总是你在做家务,你心里不平衡对吧?我不带主观意识评论哈,女生在做家务上天生就比男孩子占有优势,女生也多半是情感,男性多半是理性。这是天生就有的不同。当你了解你老公的性格与你不同而做事的方式也不同时,你是不是可以换一种方式去交流?比方说,关乎你们大人的事,晚上在房间里去小声讨论,或者老公做的饭菜 你不评价(他做的你嫌他做的口味不合你)换乘赞扬,给他信心(那是他做事的方式,而不是用你的标准去衡量,)会不会他慢慢就会主动去做?难道这些争吵关乎孩子的事吗?我们在孩子面前只是父母的角色,讨论的都是孩子的教育与引导。
每个人天生就只是他自己,每个人也都有他自己做事的方式。比方说,你老公的袜子随便丢,你不去在乎他,管他丢多少,没有袜子换他不自己想办法吗?你在乎的是你自己的感受。
“那像你这样说,家成何体统?我也不收拾?”
“我是告诉你换一种方式去解决这些问题,找到适合你老公的解决方案,了解他的性格,然后用适合他,他能接受的方法去解决,而不是按照你自己的要求去解决,或者用激进的方式去吵架,这些小事完全是可以解决的。夫妻间不关乎原则上的问题,生活的琐碎好好说话,互相体谅,都可以解决。”
本来讨论的是爱不爱孩子,你不否认你们夫妻都是爱孩子的吧?而影响到你有分开的想法,是不是你们日常生活琐碎的积累?性格不合,一句话就能分开吗?
只要不寻求认同,我们就会倾听到他人的声音,我们也就能真正去理解他人。不同的基因,不同的环境成长,每个人天生就不一样。在寻找另一半时,只要认识到这一点,你就会在一开始就会重视选择,选择好,以后,才会在以后的日常中去珍惜,去感恩,去谅解,去共同在自己的婚姻中滋养。
以上是在接受个案说性格不合要分开时的片段讨论。
不要去被定义。 生活本来就有两难,喜怒哀乐,性格不合,那都是正常的表现。正因为有这些不同,我们才大放光彩,我们才有进步的喜悦。很多人常常自己把自己定为抑郁症之类的心理疾病,即便在咨询过程中,的确也是学术上的表现,但我们不要去定义,拨开迷雾,知道事情的根源在哪里,只要自己的心念能转,所有的问题都能解决(自己是制造问题也是解决问题的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除了生死。
既然自己讨厌他人的性格而造成做事方式不同。 当你用同样的方法去处理时,你就慢慢活成了自己讨厌的人; 如果想要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我们就从好的心念开始,好好说话,没有人会拒绝一个好好说话的人来使自己进步的。
愿我们珍惜所有的缘分,好好过好当下。改变永远是自己去行动,无关咨询师,咨询师仅只是一盏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