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工作千头万绪,涉及校内外多个方面,彼此间总是有着必然的联系。这种联系是由育人的目的和目标决定的。可以说,每一项工作都是为育人服务的。校园文化建设也是一样,与学校的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有着必然的联系。
校园文化对于大多数人并不陌生。但是每个人对于校园文化理解和认识不尽相同。因此,在建设校园文化过程中,其思路和做法就各不相同。这种不同,是学校管理和建设的差异,实质是校园文化的差异,导致不同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应。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学校的管理者,不要重视学校表面是否华丽,要重视内涵是否体现育人为本,立德树人。不要重视短期效应,要重视长期的发展。一所学校注重内涵发展,就有了长期发展的基础,其校园文化就会越来越丰富。人们在欣赏一所学校的时候,看重的是教育质量,实质是在欣赏校园文化。这就是说,校园文化与教育质量有着必然的联系。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有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认识上有偏差,把大量资金和主要精力用在学校物质文化建设上,轻视精神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包含丰富的内容和内涵,各学校要澄清认识全面理解校园文化,科学布局全面建设校园文化。
一、校园文化建设应在室内外环境建设上下功夫,做到美化校园,环境育人。校园文化建设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其本质在于建设可持续发展学校,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师和学生,陶冶学生情操,享受高品位的教育环境,充分体现育人为本。校园文化的内涵,还在于具有丰富的课程作用,适应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个体的人在其中都会受到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建设文化校园。校园文化的构成是非常丰富的。校长应该转变观念,既要建设好室外环境,又要建设好室内环境。这些都属于物质文化建设范畴。紧紧围绕育人为本的核心教育理念建设学校的物质文化。学生从走进学校大门那一刻就走进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摇篮。操场会说话,告诉你,从现在开始要文明;走廊会说话,告诉你,从现在开始要立志;教室会说话,教室告诉你,从这里你要飞向远方实现自己的理想。把名人说的话、名人的画像、书画家的作品、国内外著名大学等,镶在精美的画框里,悬挂在走廊,以及教室里。古今中外的人物、名言、著名的高校等都可以选取,选取的面可以宽泛一些。使得走廊和教室成为学生励志和陶冶情操的隐形课堂。
还有一点不容忽视,这就是,在布置走廊教室的时候,悬挂的图片,宣传画,能够表达校园文化本质意义的是师生之间活动交往的画面和场景。最好是分主题,有选择,多层面,经常更换,师生交流的照片。
教室外的环境建设,也非常重要。在校园内,操场上,根据本学校的办学特点,做出长期的规划,不要也不可能一次性的建设到位。栽种一些花草树木,做一些浮雕和景点,等等,还可以把汉字和标志性建筑融在一起,建造校园景点。考虑长期建设就是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量力而行的观点搞建设。除此而外,要考虑教育性、观赏性、科学性和安全性等。
校园文化建设,不等于装修走廊和教室,也不等于装饰室内和室外。物质环境建设,看得见,摸得着的校园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育人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校园文化建设应该体现新型师生关系建设。对于基础教育,无论哪个层次的学校,除了那些看得见的校园文化外,更有一些表面看不到的校园文化,比如,校长的办学理念和思想,良好的校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敬业精神,良好的学风;学校的各种制度,教师和学生孜孜不倦学习风气,良好的学风等,是深层次的校园文化。
所有这些,都会给人一种感觉,优秀的校园文化是看不见的,但是一定能够感受得到。这么说,绝不是否定学校室内外的物质文化。物质文化起到了隐性课堂作用,是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物质文化其内涵也是给不同经历不同认识的人不同的感受。这种感受就是看不见的文化的作用。
学校的精神文化是个广泛概念。在这里仅就新型师生关系与校园文化谈点拙见。
新型师生关系在中小学的校园文化的构成中处于核心地位。新型师生关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纽带,是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是学生核心素养得以发展的重要载体。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就有了成人成才的基础,师生在平等、民主、和谐的环境中,都能相互提高。
从校园文化建设的角度思考师生关系,则师生关系就是和谐校园建设、文明校园建设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师生关系需要平等、健康的发展。那种庸俗的师生关系已经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教师庸俗化了是有悖于教师职业道德的。庸俗化的教师对学生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大力提倡健康的新型师生关系,新型健康师生关系其主要表现是,平等、民主、和谐。教师尊重学生,学生崇敬教师。在尊重中,教师才能真正唤起教师对学生的爱。学生才能更好地焕发出创新思维和提高创新能力。在和谐中,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和谐是和谐校园的重要条件,和谐校园又是文明校园的基础。平等而不失教师的尊严,民主而不失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谐而不失教师的严格要求。可以说,和谐和文明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基础。给人的感觉是校园内人与人之间团结、热情、宽容、互助。
校园是一个充满了浓郁文化气息的场所。有人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叫做制度文化,属于校园文化范畴。学校的文化气息,从哪来呢,从领导、教师和学生要守规矩,懂礼貌中来,这是非常重要的。领导、教师和学生人人参与制度的制定,人人是制度的遵守者,人人是执行制度的监督者。有了人人遵守规章制度,一切的教育教学活动,就会事事有人做,事事有人管,有序地主动工作和学习。人人都会自觉遵守纪律,人人又都没有感觉到有纪律的约束,这样就进入到了一定高度的工作和学习修养的境界。
有人提出建设书香校园。这种说法把学校的核心职能说到位了。书香校园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怎么建设才能有利于丰富校园文化呢?教师的学历高,不一定叫做书香校园,学校的藏书多,也不一定叫做书香校园。高学历和藏书多,只能说是建设书香校园的条件。反之,没有高学历,没有更多的藏书,同样也能建设书香校园。建设书香校园条件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在学校的领导、教师和学生怎么做。有三点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学校的领导、教师和学生都读书,以多读书为荣。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在充满书香的校园,每个人会很自然地进入到读书的境界。二点是,读书人之间,能够相互分享积极向上的阅读信息,分享阅读获得感受。领导、教师和学生,虽然读书的内容和方向不尽相同,但是相互交流、相互鼓励是平等的。三点是,学校是育人场所,领导和教师应该不断追求教育创新,在教育的探索中去发现教育规律。应该大兴研究之风,不断校正教育行为,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整个校园应该充满研究的气息,学术的氛围,有一种浓郁的书香味。
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把提高学业成绩,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基础夯实基础,真正改变以升学为目的的教育手段和目标,为学生的一生发展负责。
三、校园文化建设要在规范办学上下功夫,创建依法办学的良好环境。把规范办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就是要求我们的办学者从长远利益出发,教育学生,发展学校,而不是从眼前利益出发,追求教育的短期效应,强化升学教育。
学校是教育人的地方,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义务教育阶段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教育学生具有继续学习能力和愿望,全体学生不仅要升入重点高中、一般高中,还要升入中专技校等,做到100%升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升入适合自己的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但是不能片面的追求升学率。学校的办学行为和教师的教育行为,无不代表着学校的文化,而非个人的行为,或者说,即使是个人行为,也是学校文化的反映。办学行为和教育行为不规范,只能是削弱学校文化,而不能增强学校文化。
义务教育的学校是学生免费获取知识的场所,这是由法律赋予受教育者的权利,约束办学者的行为。即使是私立学校,需要收取一定数量的办学费用,也不是以营利为目的。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但不是知识的出卖者。一旦教师把自己拥有的知识当作商品卖给学生,师生关系就变成了买卖关系。教育学生感恩教师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学校无视教育的法律,随意的对学生进行政策规定以外的收费,即使获得了一点经济效益,不管出于什么目的,都会有损于学校文化健康发展的。教师无视于学生的健康,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办辅导班,高额收费,即使获得了学业成绩的高分,可能对学生学习兴趣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对学生的其他方面的发展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学校和教师办学行为和教育行为不规范,就要改变学生对学校和教师的感情倾向。
学校办学行为不规范,对学校文化建设带来最大的负面影响是随意改变课程计划。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点。规范办学要求学校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教育学生,按照国家对课程管理的要求设置课程,探索三级课程管理的相互融合,并且要研究不断提高课程实施水平。课程不是哪个人可以随意改变的。极少数学校按照升学考试的学科设置课程计划,随意地减少非升学考试学科课时,这种做法,即使多考几名重点高中学生,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的无论多么上档次,无疑是偏离育人规律的,对于校园文化只能是削弱,不是增值。课程又不是不可以改变的,需要在正确思想指导下,实施课程改革。随意改变课程是不规范的,科学的实行课程改革是规范的,并且应该提倡。只有不断的进行课程改革,才能不断的丰富校园文化。
四、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体现特色发展,立足内涵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过程,任何将学校文化简短化的做法,都是不利于学校文化健康发展的。正因为是长期的,才能够被文化的建设者们真正的理解,学校文化才能在点滴之间积累成厚重的文化。没有一定的时间作保证的文化是基础没有被夯实的文化。
学校特色与学校文化是有机统一的。学校特色建设也需要长期的工作过程,这就要求学校立足内涵发展。学校文化包含了学校特色,学校特色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间是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条件。没有悠久发展历史的学校特色是非常稚嫩的,往往是不成熟的,也可以说不能称其为特色,只能说是在某一方面取得突出成绩,或者正朝着特色方向发展。学校文化建设同样也需要时间,没有悠久历史的学校文化,是需要实践的进一步检验的。
强调学校特色需要一定的时间作保证,是由特色决定的。作为一种特色需要有一定时间的积累。有时间,才有积累,才有发展。特色是学校发展的过程,不是不变的结论。没有积累是无法形成特色的。
学校特色建设是在日常学校工作中自然形成的。与学校的优势教育资源有关,资源优势是形成学校特色的重要条件。与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导向有关,导向就是方向,方向决定了学校发展的质量。与校长的办学思想有关,学校特色的形成校长的办学思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就一所具体的学校而言,要真正形成学校特色,不是哪一任校长自己所能完成的,需要工作在不同时期的每一位校长按照科学的办学思想,保持工作的相对连续性和创新性,才能逐步形成办学特色。如果每一任校长都搞自己的形象工程,标新立异,那么这所学校就很难形成办学特色。
学校特色形成于日常工作,发展于有目的的管理。有人给教育活动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就说是学校特色,还有人认为在哪一方取得一次奖励也说成是学校特色。学校特色一定要融入日常工作,不能有意识当作一个项目去加大管理力度,为了追求显性效果,增加工作时间,增加经费。管理也是如此,特色工作不能游离于学校整体工作以外,给予特殊的政策。学校特色建设就是学校的日常工作。
任何一种事情都一样,从发生、发展、到成熟必须有一个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求我们亲自去工作,还要在实践中检验。学校特色也是如此,之所以称其为特色,就要有长期性、稳定性和公众性。长期性,就是经过一定的实践积累和实践检验。稳定性,就是不断地发挥资源优势教育学生,提高学生的素质,这种稳定具有区别于其他学校的特点。公众性,就是特色不是校长说出来的,而是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都认可的特色。只有这样,学校特色发展才能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的结合。
上面所谈四点中的校园环境建设、师生关系、规范办学和学校特色,是近些年来谈得比较多的工作。每一项工作似乎都是重要工作,又都是热点工作和难点工作,应该常抓常新。怎么处理好这些工作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工作与日常教育教学之间的关系,需要有一个长期的稳定的办学思想把它们统一起来,既符合学校发展实际,有符合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否则,校长会觉得每天忙于各种事物,无所事事,还容易忽视教育教学的主业。这个办学思想,就是校园文化建设。
围绕校园文化建设,一切都会感到顺理成章。所有的工作都会有创新的工作思路,正确的指导方法,学校就一定会在一任一任校长的经营中得到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0一二年十月六日
二0一八年七月十九日 修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