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一个微信群组里看到了一个有意思的人,我们暂且称她为A。
A先是在很安静的群里来了一通吐槽,说自己跟B共同争取某件事,她没成,B成了,她便与B吸取经验,B说自己是运气而已,并说A已经很优秀了之类的。
后来她看到B的成果,发现并不是运气,而是自己跟人家确实是有差距。于是她便很不爽,说B是烂好人是坏蛋,因为B没有跟她说实话,误导了她以为自己只是没有运气而已。
之后群组陆续有两三个人分享了自己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差不多的事情,并且得出结论,现在这样的人多了。
再后来C提出了相反意见,大概意思就是也许在成功者眼中,比自己优秀的人确实很多,自己确实是运气,并要A理解理解别人。她便开始回怼C,说自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要他不要多管闲事。
最后她还@群组里另一个人,非要人家也发表意见,那人回答,这没什么可发表意见的。
这段吐槽对话基本就终止了。
我当时看的黑人问号脸,你没成功是你能力暂时还不够,且你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居然还抱怨别人自谦、客气、安慰的话语。这是什么道理,难道别人一定要说,对,我就是因为能力比你强而成功的吗,然后再给你传授一下自己的经验吗?如果人家真这样说了,恐怕你又会觉得对方是故意秀优越感吧。
当然也会有人乐意分享自己成功的经验,但是不想分享也是人家的权利,那么自谦为运气也是礼貌之举。毕竟,帮助你并不是人家的分内之事。
但是对于暂时失败的我们来说,就算别人自谦成功的秘诀是运气,也不能仅仅看到运气,运气不是我们能主导的事情,但提高自身却是我们可以主导的。一样的,别人说什么不是我们可以主导的事,但我们做什么却是我们可以主导的。
A的烦恼源自她的自私还错以为别人都应该对她慷慨,而且她听不得反对意见,不愿意自省,反而对提醒自己的人嗤之以鼻。
本来我还想跟她分享下面的话的,看到她的态度后我放弃了,有的人真的不值得。
在喜马拉雅听过一本书《被讨厌的勇气》,讲述阿德勒心理学如何使人获得幸福,其中有一个观点叫“课题分离”,分清楚自己的课题和他人的课题,他人的课题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课题我们可以控制,专注于自己的课题,烦恼就少得多。
这也是我自己正在努力践行的一个方法,我认为非常有效,这本书听完之后我一直念念不忘,打算回头再买来实体书好好看一遍,也推荐给你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