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打车”、“社会我龙哥”事件余波未平,9月一开头,又一起全民参与评论的热点事件横空出世。
百度搜索“刘强东性侵事件”,热议已有十万条,有九万多人投票参与网络调查,在“你认为性侵事件是否属实”中投了票。
试问谁为刀俎谁为鱼肉 谁是网络舆论狂欢里真正的受害者不到24小时,性侵事件中的另一名当事人的身份就被人肉搜索曝光,由于该女子颇具话题性的网红身份,再加上“国民老公”王思聪趟了混水,这一事件正在不断发酵。
性侵、富豪、网红、游艇,再加上案发地美国……
阿呀呀,这么多富有娱乐性的话题被集中在一起事件里,让广大吃瓜群众看得津津有味,拍大腿直呼过瘾。
“刘强东性侵事件”的病毒式扩散,不仅满足了吃瓜群众的口舌之快,还满足了群众们对富人“为富不仁”的想象,对网红私生活不检点的猜测,对嫁入豪门的灰姑娘的羡慕嫉妒恨。
支持刘强东的,说东哥是遭人下套陷害。同情章泽天的,说奶茶妹妹下嫁还被绿太不值得。还有骂网红玩“仙人跳”的,骂刘强东是“老嫖”的,骂奶茶妹妹是“心机girl”的。
在官方还没有下结论的时候,全靠几张不知真假的聊天截图,网友们已经绘声绘色地脑补出了事件的所有细节。
可以想象的是未来几天,随着事件更多细节的披露和所谓“内幕消息”的传播,各大公号头条将被这一事件疯狂刷屏,带领广大网民开始一场新的狂欢。
随着传统纸媒的没落和自媒体的兴盛,人们窥视和评论他人生活的癖好得到了充分的满足。打开手机,要是没发现什么可以当话题交流的事件,人们几乎不知道在社交时还能聊什么话题。
英语单词gossip,意思是有关细节未经证实的闲聊,词根来自于17世纪的古英语“godsibb”。“godsibb”原意指“与上帝有关的人”,后来词意逐渐发展为亲近的人,说闲话的人。
妈妈咪呀!原来对他人隐私的好奇,还和上帝有关。也许人类一切毫无意义的行为,都可以在宗教中找到解释?
在嘲笑大妈们的丝巾和广场舞时,年轻网民们已经对“gossip”上瘾,就像是新型的毒品,已经无法戒断。
想起希区柯克的电影《后窗》,是一部讲出了“窥视”精髓的电影。电影中摔断了腿的男主角每天坐在窗前,用高倍望远镜窥视邻居们的生活。 试问谁为刀俎谁为鱼肉 谁是网络舆论狂欢里真正的受害者这部电影拍摄于1954年,希区柯克一定想象不到,我们现代人根本不需要高倍望远镜,只要打开手机,各种视频软件、朋友圈、微博、公号……有无数明眸善睐的网红小姐姐在直播自己的生活,有无数娱乐圈的苦命鸳鸯在上演分分合合的狗血剧情,还有无数黑幕在等着我们去识破。
互联网,让gossip插上了翅膀,把刘强东在美国的风吹草动迅速呈现在我们眼前。
“地球村”,global village,这一词是加拿大传播学家M.麦克卢汉于1964年在他的《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一书中首次提出的。
他在书中写道:“城市不复存在,惟有作为吸引游客的文化幽灵。任何公路边的小饭店加上它的电视、报纸和杂志,都可以和纽约巴黎一样,具有天下在此的国际性。”
“具有天下在此的国际性”只需要手指下滑,点击,就能感到身为世界公民的愉悦感,不管是特朗普还是英女王,都可以拿来戏谑一番。
Gossip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占据了我们大量的碎片时间。我们不知疲倦地刷抖音,刷微博,看朋友圈,看公号上大量雷同的文字,害怕错过任何一个热点。
试问谁为刀俎谁为鱼肉 谁是网络舆论狂欢里真正的受害者But why?
埃里克.霍弗在他的社会心理学著作《狂热分子》中的这段话,很好地解释了这一群体性的非理性行为。
“一个人自己的事要是值得管,他通常都会去管自己的事。如果自己的事不值得管,他就会丢下自己那些没意义的事,转而去管别人家的事。”
家里没矿也没有动迁房,大学文凭不是985也非211,房租越来越高,通勤越来越久,区块链断裂,股市被割韭菜……抖音的日活跃用户超过七千万,这一数据的背后,是越来越多不再相信爱情也不再相信奋斗有用的青年。
当一切公共事务都形同杂耍,我们将进入的,是一个到处是水却无水可饮的时代。——语出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自媒体和沉迷于gossip的我们,就像那张著名的照片“饥饿的苏丹”里的秃鹫,在即将成为新鲜尸体的孩子的身边盘旋。
试问谁为刀俎谁为鱼肉 谁是网络舆论狂欢里真正的受害者围观他人的不幸,最终消费的是自己的人性。
西方媒体有这么一个观点:所有的传播都是宣传。当你用手指轻轻点击,转发的不仅是帖子,还有你内心对帖子内容的认同。
被Gossip统治的网络狂欢总会消散,当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盛宴散去,露出的只剩下被荼毒过的苍白的智性的海岸。
试问谁为刀俎谁为鱼肉 谁是网络舆论狂欢里真正的受害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