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上午,天气好,有阳光。闲来无事,驾车前往母校曾经的崇明师范。
从家里到校的道路得到改善,尤其花博会前修善并延伸了建设公路,让我从家门口出发沿建设公路往北至东风公路往西来到校门花费了10分钟,改变真大。
三月的风吹脸上已不再冷,放眼出去,绿色萌动,土地苏醒,勃勃生机。
除了不挂祟明师范的校名,大门是变化最小的,依然是记忆中的老样子,望进去,还是那条笔直的中央水泥大道,只是原来的食堂、宿舍楼早已改变了样子,又新增一二幢建筑,从外立面看上去很“神气”,比过去的老建筑漂亮多了。
并不感兴趣学校的变化,经门卫老伯同意,独自走进了曾经熟悉的校园。
由北向南沿着中央大道住里走,曾经有着十几个窗口的食堂完全变了样,后经门卫老伯讲也不太清楚这幢楼将来派什么用,听说一直在改造,好几年了,现在还没完工。我从原来食堂大门口没有关闭的门走了进去,空荡荡,中央空调的内机出风口都挂好了,室内中间超级大的扶梯将建筑改建成了多层,四周的玻璃看上去很高级断桥真空的那种,底层室内有坡度,由于没有内装修,纯水泥建筑颜色。是母校的老食堂,所以尽管空无一人也不害怕,空空荡荡,曾经的熟悉感荡然无存。但我仿佛和走进校门口时听到熟悉的喧闹声一样,仿佛也闻到诱人的菜味道,看到焦黄的大排,脑海中出现排着长龙买饭的情景,清晣如昨天。
好在我们的教学楼还在,只是外面走廊封了玻璃,走廊的过道地面铺上了瓷砖,只不过质量不敢恭维,走上去发出搁吱搁吱的响声,部分瓷砖没有铺结实。我也不感兴趣,快步上三楼,看看我们的教室,看看八八届一班所在地。
教室也变了,除了两幢教学校楼通过外接走廊连接了起来,班级排序发生了变化,我们班级被编“8304”,估计从东往西排,将我们那时候的4班变成了1班。
好在教室的门没有锁,我有点激动地推门而入,贪婪呼吸几口,空气里仿佛还存有我们年轻时味道,我从前面走到后排,在我曾经的座位坐了下来,都不是原来的桌椅,但是刚刚好的那种感觉,或许这就是默写刻在记忆里的直觉,脑海中瞬间出现傍边坐着徐杰、陈逵,好像又听见历史老师“批评”徐杰,“看看你穿着棉大衣样子,象个退休工人,人要精神点,哈哈哈…”。三分钟演讲画面,刘伟老师第一次给我们上课时讲“良田千顷不如簿技在身”的教诲又在耳边响起。
静静坐在教室内,随手拍了几张照片,只不过没有年轻时留存对比,那时候那来手机可随手所拍,即使有也可能丢失在岁月里了。再也回不到从前,年轻有多好,有青春梦想,有懵懂迷茫,有冲动有稚嫩,不会圆滑世故,不知天高地厚。
因为有四年共同,所以会共情共感。被老师戏说退休声音仿佛还没有远去,我们真的开始退休了,陆陆续续,只是再没有班主任给我们叮嘱,没有同学给留言激励,一束鲜花将我们从各自岗位撤离,我们都各自勇敢转身,重新开始,大步往前走。
有感而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