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到一个刚认识没有多久的陌生朋友讲他的故事。说是认识,倒不如说是偶遇,那是在一间不大,打样着黄光的书屋,木头架子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有文学著作,有童话故事,也有金融投资等等。书屋里每个人人儿都在沉埋于书海中,当然我也随便找了个角落,拿起一本离我最近书架上的书看了起来。 很快,看了许久也忘了时间,肚子“咕咕”一阵好响,使我抬起了头,头上黄色的亮光闪了闪我的眼,我的眼睛瞬间感受到了看了许久的涩痛。此时,外边的天色已渐入黄昏,夹杂着黄色灯光,我发现此时书屋只有我一个人,哦,不,仔细一看,还有一个年轻人蹲在角落,正在看着一本蓝色封皮的书籍。随着看管书屋的小哥过来,轻喊"各位读者,我们书屋要关门了,不好意思,请明天再来。"此时, 角落里的年轻人起了身,合了合书,在他出来之前,我心里还是很是好奇,“这会是个怎样的年轻人,毕竟现在能够静下心来读书的年轻人不多了。”从角落走出来的,那是个黑发中夹杂着一点白丝,脸色苍白,就像是刚从恐吓场景走出来的年轻人。后来我想起,我当时对他的初印象,没有从他身上感受到年轻人的活力,反而是看到了垂暮的黄昏拖走了他原本应有的影子,让这个少年少了他这个年纪应有的朝气。
走出书屋之后,外边天气开始下起了雨,刚出门的时候天气很好,而且居住的地方又不是特别远,我便只身来到了书屋, 看这情况,只能是耐心等待着雨停,这时从书屋随后走出来的年轻人,站在屋檐的另一角,似乎也是在为这个雨发愁。顿时,我对于这个年轻人身上发生的故事有些许的好奇,于是我主动凑上前去搭话。
“您好,你也是今天出门没带伞?第一次过来看书吗?”
“嗯……嗯……是的,最近跑到这一块”沙哑的声音,听得出他有些许慌张以及很久没有和人开口说话。
“这个书屋挺不错的,我经常过来,它这边氛围和书架都挺有特色的”
“嗯,是的。”
为了想要进一步和这个年轻人聊一聊天,我主动问起他的年纪,“看你的年纪还是在读书吧?”
“去年刚大学毕业。”
“那现在在附近工作吗?”
“这个大四毕业那段时间在准备考试,之后又没办法遇见了一些事情,陆陆续续有工作,却觉得找不到我工作的意义,所以也是连续待好几个单位,至今还是一个无业、打散工的游民。”年轻人苦笑了下。
我望着这个站在屋檐下,头发黑掺着白的年轻人。顿时,他像是打开了心里那道枷锁。正如有句话所说,在一个以后可能不会见面的陌生人面前,说藏在心里边的话是最容易的事。他说到这有点哽咽,“大学出来,我一直骗家里边,我在外工作,有份好工作,过得很好,不用担心,其实他们不知道我辞职的事情。”“那为什么不在这样环境将就下呢?”
“我觉得从小到大,小学、中学、大学这条路可能对于每一个读书人来说没得选,转专业或者退学重读都需要莫大的勇气以及支持,终于到了大学毕业了,为什么我不能去寻找我爱的事情作为工作,这段时间可能很多人,包括你都很难想象到一个拿着大学学历的大学生,他蹲过天桥,在马路边、闷热的太阳底下吃着10块饭盒、吃饱后又继续去工地工作,可是我不在乎,我在乎的是我究竟想要什么?我曾经幻想做一个作家,我去做了,我才知道艰难,我会偷偷跑进网吧去写作,也会匆忙之余掏出记事本,记下我片刻的灵光,我没有放弃,但我也很清楚它需要沉淀,解决不了我的困境,我也在想我都可以做这么多事情了,为什么我不可以将就,找一个不是自己喜欢,但是自己可以胜任的工作,我不知道,所以我在寻找这个答案的意义,边散工,边读书,我不会放弃语言,也不会放弃自己技能,更不会放弃学习,直到我有一天老去,我希望我可以找到我认为人生的意义。”说完,他又补充了一句,“学生时期,我对生活有了无限憧憬,但毕业之后这一年,我没想到是准备了承担的后果,但这后果却又来得比我想得更加严重。我对它,除了憧憬……还有多一分现实。”说完他转身看向了头顶屋檐。
我望了望眼前这个年轻人,伸了伸手,又把手放下,对于眼前的年轻人,他所经历的,和自己的生活又完全不一样。雨小了点,年轻人看了下,又看了我,挥了挥手,走进了雨中。我看着天色不早了,缓缓也离开了。
屋里黄晕,屋外雨淅,一墙之隔两个世界,24岁毕业后就失业了,这是我没想到的,在这个年轻人身上听到的故事。希望疫情早点过去,年轻人应该有梦,也应该走到现实,好好看看这个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