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融讲佛理,
却用儒家话,
就像公明仪,
弹曲给牛听,
就弹“嗡嗡嗡”
“哞哞”与之应!
牟融一、牟融
在东汉末年有一个学者叫牟融,这个人曾担任过云苍梧太守的职位。他十分博学,在学习各类经书的同时,也阅读诸子百家的文章。无论是何种知识面的书籍他都愿意读,即使是遇到他不喜欢的兵法类的书籍,他也会去认真阅读。但当他读到那些讲神仙修炼长生之术的书籍时,他却不相信书中的内容,并认为这等法术不足为信。
当时有很多学者和牟融相互交流观点,辩道激思,牟融经常引用五经上的内容来辩证支持自己的观点,几乎没有人能反驳他。相比较当时的主流思想是儒家学派的“仁爱“思想。牟融却转而阅读大量的佛经,当他发现很多学者对佛经的了解十分浅薄并误解佛经甚深时,他决定举办一个讲座来为大家解惑。而他的这番言论被后人整理成了一本书名叫《理惑论》。
二、开讲座
就在他开讲的这一天,许多慕名他广博学识及想与他切磋交流的人们纷纷前来听他的讲座。
论道三、佛从哪里来?
牟融端坐在草席上,静待众人的提问,此时有人先问道:“佛是从哪里来的?他有自己的祖先和国家吗?所谓的佛法是怎样的?我们可以学习效仿吗?”
牟融答道:“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佛能显现是因为他一直在积累道德,经过不可计数的千亿量的积累后,终于等到了降临的时机。他出生在天竺国,天竺国的白净王富人有一天在日间休憩,梦中忽见一头长有六个牙齿的大象对她微笑,不久之后她便发现自己怀孕了。就在四月八日那天,白净王夫人诞下一子,这孩子一出生就脚踩地面走了七步路。此时天地撼动,宫中一片明亮。也是在同一天,国王的下属有个姓王的奴仆,他们家也生了一个儿子,而马厩里的一匹白马亦产下一匹乳白色的小马驹。于是这个下属儿子的名字被命名为车匿,这匹马驹就叫揵陟。国王命令让他们以后就陪伴在太子身边。在太子十七岁那年,国王为他迎娶邻国的女子做太子妃。国王非常爱护珍重太子,为他兴建宫殿,收罗各种珍宝及美女送到他的面前。但是太子不贪图世间的欢乐,专意于道德的积累。在他十九岁那年的四月八日夜晚,太子呼出车匿,跨步骑在揵陟身上,鬼神扶着太子飞出宫廷,国王及大臣们见到这一幕都感到震惊唏嘘不已。当国王领着众人追至田野时问道:‘太子,你如今要舍弃王位荣华是要去哪里呀?’太子答道:‘世间的万物都是变化无常的,只要有‘存在’必定有‘亡失’。如今我愿学道渡人脱离这十方界’。国王知道太子的一直坚定不移,便起身领众人返回宫廷。太子则径直离去,思道六年后成为了佛。”
四、争辩
牟融话音刚落,立马有人问到:“圣人编写了七本经书,用三万多句言论便阐明了世间发生的各种现象。如今佛经卷集要达到上万册,这一个人这辈子也学不完呀!我认为这实在是过于繁多,没必要存在那么多讲佛经的书。”
牟融沉声说道:“江海之所以不同于普通的河流,是因为它的深广。群山峻岭中唯五岳令人叹为观止,是因为它们高峻耸立睥睨于其他山峦。一匹千里马是无法困在小小的家苑之中,能吞下大船的巨鱼,又怎会在只有几米宽的小溪里游行呢?这都是因为小无法容大的缘故!”
牟融接着说道:“读书不限于孔子的言论,用药不必只用扁鹊的药方,凡是合乎道义的事情大家自然会顺从而为,能治好病的药方都是良方。君子学习应该博采众人的长处,来增长自己。子贡说,一个人怎么可能只有一个老师呢?就连孔子都说过三人行必有吾师焉!”
牟融话音刚落,底下的人们开始议论纷纷起来。此时有人不服地问道:“《孝经》上说到一个人的身体发肤都来自于他的父母,半点儿都不敢有损伤。如今僧人剃光了头,这样的做法岂不是违背了圣人的教导,这剃头可不符合孝道呀!你要知道,百善必定以孝为先!佛家总是教导人们要明辨是非曲直,但是你们做的事情却违背了善,这你要如何解释?”
牟融答道:“倘若一个人不懂得仁爱,没有智慧,那他无法树立自己的品德,一个没有立德的人,只不过是冥顽不灵的人罢了。曾经有个齐人坐船渡江,他的父亲不小心坠入江中,等将他父亲从水中救起,这个齐人就将自己的父亲头朝下,用手臂不断颠倒自己父亲的身体,设法让父亲不小心吞的水从口中吐出,最后他的父亲被他用这种方法救活了。若是按照《孝经》上教导我们的常理来做,那还如何能保住他父亲的性命呢?泰伯曾烫发纹身以适从吴越之地的风俗,这的确违背了《孝经》上不能损伤身体发肤之意,但是孔子不但没有指责这种行为,还称泰伯有大德。从此你可以得知大德不应拘泥于小事。”
牟融话音刚落,一石激起千层浪,坐在下面的儒派思想家们纷纷议论起来,声音越议越响,越论越大,差点儿要把屋顶都给掀了。他们再也按奈不住心中的疑惑,纷纷向牟融抛出了自己的问题。牟融从容不迫地引用儒家的经典语句一一解答了他们的问题。
眼看自己所学无法被对方一一驳回,有人不甘心起来,突然向牟融发问道:“你既然说佛经博大如江海,它所承载的文字如锦绣。那你为何不用佛经上的语句来回答我们的问题呢?你不仅没有这样做,反而不断地引用诗书上的内容作为答复,是想混淆佛家与儒家的思想?两者明明有不同,而你却在混为一谈,这是为何?”犀利的质问如利剑般射向牟融。
五、更顺耳的话
牟融眼波微动,沉声缓语地说道:“一个口渴的人不必要等到有江海之量的水才饮来解渴,一个感到饥饿的人不必等到食物堆满粮仓才取来食用。只有有智慧的人才能追求道,互相争论的人只有明白了矛盾的本质才会通晓所争论的观点的真相,明白事理的人才能撰书向世人传播知识,只有有真知灼见的人才能明白事情的走向。我用你们理解的道理及你们知悉的典故事件来说明佛经的观点是为了让你们更容易理解它。若我只讲佛经上的内容,谈论‘无为’的重要性,就如同对一个目盲的人讲五中颜色的不同之处,对一个耳聋的人用五种不同音调来弹奏旋律。即使是师旷这用拥有高超演奏技巧的人也无法弹没有弦的琴。狐貉的皮毛虽能使人身体温暖,却暖不了无气之人,难道你没有听说过那个人的故事吗?”
“什么故事?”台下的甲乙丙丁们早已被牟融前面的那番话所震住,禁不住好奇心齐声问道。
公明仪对牛弹琴六、对牛弹琴
牟融看着台下引脖探脑的人们,笑着答道:“从前有个弹琴弹得很棒的音乐家,叫做公明仪,有一天,他面对着牛弹了一首曲子。可是这头倔牛连头都不抬,看都没看他一眼继续香喷喷地吃着草。公明仪看着那头对自己理 都不理一下的牛,十分不 理解,心想难道是自己的 琴声不好听,要么这头牛 是头聋牛,耳朵听不见? 他凑过去,想好好观察一 下牛,还没等他靠近,“啪” 的一声,牛儿甩尾巴打在它 身边“嗡嗡”直叫的苍蝇身 上,还差点儿打到公明仪的 脸上,如果真打到了,估计 公明仪脸上要留下个红红的 牛尾巴印喽。
观察就是这一击,公明仪突然想明白了,原来是牛儿听不懂他的乐曲,于是他立马弹了一首曲子,你听听这声音像什么?“嗡嗡,嗡嗡,嗡嗡嗡”“哞”“嗡嗡——” “哞” “嗡嗡——”“哞”,牛儿听着这曲调也不自觉地甩起尾巴,好像在和着这节奏打苍蝇咧! ”
“公明仪见此场景,骤然转指划弹出幼小的牛犊低鸣,发出微弱的‘哞~~~’‘哞~~~’”的声音,只见他眼前的这头牛忽然滞住,猛然低头,炙热的气息从牛鼻中喷出,它低头弓背,将尖尖的牛角直直朝向前方,前蹄重重踏着泥里,蓄势待发。公明仪见这头牛就差要撒腿攻向他之际,又骤然转指换音,弹出‘嗡嗡嗡——’的声音,牛儿楞了一下,继续甩着尾巴合着乐曲声,拍起了苍蝇。我引用你们读过的诗书声的道理,是因为这些道理更入你们的耳呀!”
当牟融讲完了这个故事后,台下的人们才恍然大悟,反应过来原来他们个个都是那头牛呀!牟融应用儒家及老子的话来阐述佛经的道理,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他的话。
出处 汉∙牟融《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 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截图来自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中国成语故事系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