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两耳不问窗外事近十年,他究竟在研究什么?

两耳不问窗外事近十年,他究竟在研究什么?

作者: 匠客街 | 来源:发表于2017-11-27 09:59 被阅读11次

木头一经雕琢,

便栩栩如生。

世人只知成型美物,

却不知几度春秋。

谁在创造奇迹?

每一件木头,

在手艺人的妙手之下,

都显得可爱至极,

徐俊就是这么一位

拥有妙手的匠人。

徐俊号清泉,江西玉山人氏。

十七岁跟随

木雕艺术家徐善根先生,

于京华会意山房求学。

善根先生独创的木雕风格,

不同于苏工、福建工等

一些大派的工艺。

这个风格里蕴含了他

自幼对艺术的喜爱,

也寄托母亲在佛号里

对儿子的祈愿,

更表达了他对文人生活的力行。


学艺九载,刻苦专研,

勤能补拙是良训,

一分辛劳一分才。

他在传承,也在创新。

乙未年初,因缘际会,

携琴踏海入琼岛,

与其表弟陈阳阳共建三昧精舍。

以文心斫木会友,以琴音茗事待客。

期与同好,谈笑间共得人生三昧。

前段时间常听人提及情怀二字

我觉得用在他身上再适合不过

他拥有最朴素的情怀,

好读圣贤经典,

闲时亦爱琴事。


“余尝净一室,置一几,

陈几种快意书,放一本旧法帖;

古鼎焚香,素尘小尘,意思小卷,暂休竹榻。

响时而起,则啜苦茗,信手写汉书几行,随意观古画几幅。

心目间,觉洒洒灵空,面上俗尘,当亦扑去三寸”


“关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乐土 ”

这便是他现在的生活状态

他也常用此来形容他的三昧精舍。

他喜爱运用雕刻,

将生活的美好与期盼,

细致深入的刻画在他的作品里。

他的作品多以线条为主,

展現出优美的意境空间。


一件作品从原材料,

到成品需繁复的工序,

一般需要多人合作

一个星期方可完成。

精工细琢是他的坚守。

他觉得雕刻,

是一种诗意一样的存在。


从拿起刻刀的那一天,

就在创造不同的美与思想。

不管市场多么凌乱

不管外界多么复杂

他始终堅持自己

独特的风格。


雕刻在他生命中

是一件自热而然的事,

或许在他本身看来,

也是不自知的艺术行为。


他说:“生活,其实只是需要我们做一个选择,或喧嚣、或清宁、或精彩、或平凡,我也许并不知道何为工匠精神,也不知道情怀的确切模样。但我知道,当下的认真是愉悦的,是有温度的。我可能不善言辞,但我不会趋炎附势,好的就是好的,不好的我重新来过。

”生活是季节,不论春夏秋冬,只要合适的就是最好的。我想用最合适的心情做最合适的器物给你。我们实在没有必要去匆匆忙忙,你看,苏州的园林一直都是安安静静不急不躁的,这不显得它更加不入凡尘。也许,这并不能带给我财富,但有的东西是好的,就一定需要有人去坚持。所有的信手拈来都是岁月的沉淀。“


但凡信手之作,

见仁见智,

皆是自家本怀,

会心会意,

始得人生真味。“

相关文章

  • 两耳不问窗外事近十年,他究竟在研究什么?

    木头一经雕琢, 便栩栩如生。 世人只知成型美物, 却不知几度春秋。 谁在创造奇迹? 每一件木头, 在手艺人的妙手之...

  • 阳光前行

    老人A年近90,身体康健,第一次见他,他的屋子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字画。当我以为他两耳不问窗外事,是一心铺在书法上隐...

  • 送自己

    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快乐,两耳不问窗外事,一心只读我的书,加油,一切都会有的,坚持 心态 勿忘初衷

  • 我的努力,只要自己知道

    朋友惠子,从小与众不同。 别家的孩子,两耳不问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惠子却天天拿着剪刀,对着一堆破衣服,埋头于废...

  • 该有我的生活

    老是因为某些人的出现,而捣乱自己的生活,很多时候我被动而无奈,真想两耳不问窗外事,只做有心人,人生似乎没有那...

  • 笔记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金瓶梅

  • 摘录

    生活中,我们一直把“两耳不闻窗外事”当做至理名言,然而,当今社会我们更提倡的却是“两耳多闻窗外事”。我们如果能“两...

  • 我是如何理解人脉的

    上了大学之后,发现身边一个神奇的现象:原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穷酸学生,一旦进入了大学的校门,竟在一...

  • 二零一七. 四月.四日 清明

    两耳不闻窗外事 莫负春分好时光

  • 素描-42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两耳不问窗外事近十年,他究竟在研究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rjr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