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最近吃饭的时候,总是心不在焉,这里弄一下,那里捣鼓一下。说不听,喊没用,该怎么办呢?
我以前跟他说,“吃饭可以长高高”,开始他还比较配合,后来他就提出自己的意见了,“我已经长高了”(所以我不用吃了),看,我得了次经验,鼓励孩子做事,最好不要让他认为是为了一个目的才做这件事情的,因为我们和孩子的“目标理解”很可能就是不统一;
早上先生叫他吃面,他要看绘本,嘴里答应着,身体半点儿没动,先生对他说:“我给你25分钟”,“到××点我就把面条收起来吃光”。他不断的强调“就给这么多时间吃面”,我当这番话是对着我说的,细细体会,我感觉到一种压迫感,让我有些紧张,然后发现我关注的不再是吃饭这件事本身,而是“有限的时间”。
我曾经尝试用“自然结果”让孩子知道,错过这顿饭就要等下一顿了,当时有效果,过段时间又会反复。孩子从自己会吃饭开始,我们几乎没有喂过,吃多少都是他自己掌握,这有个什么不好呢?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他每顿都吃,但是吃的都不多。这不是“妈妈觉得饿”,我观察到,他确实为了能“赶紧”玩儿而不吃饭,过一个把小时就喊肚子饿。
如果我苦口婆心、吧啦吧啦对孩子说很多“不吃饭不长个儿”、“不吃饭会胃痛”,我估计孩子肯定会听得两眼冒金星,满脑子都飞着我的话。
于是我反思,我让他好好吃饭,是为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么我采取的方法,到底是为了立规则而立规则,还是兼顾到了孩子的生长特点呢?
中午又遇到了这样的情况,我问他:“你现在想吃饭吗?”他拿着绘本,说:“想。”这次我想尝试一个新的方法,我端端正正的坐在桌子旁边,自得自乐地现编了一首儿歌:
“小兔子,不跳了;
坐好了,吃饭了;
一口一口放嘴里,嚼啊嚼啊吞肚里;
吃完饭后歇一会儿,我再继续蹦蹦跳。”
顿时儿子化身成了“小兔子”,放下书坐在桌边吃饭。吃完了还说:“吃完饭后歇一会儿,我再继续蹦蹦跳。”
以前我就听说过童话对孩子的引领,孩子不光在故事中可以学习,还可以在其中得到疗愈和成长。为什么会有这么神奇的作用呢?很有可能因为这是孩子可以“听懂”的话,也可能孩子把自己当成故事中的角色,自然的跟随故事的发展去做那些事。具体是怎么回事我还没研究过,可以读一读“童话心理学”的相关书籍,里面应该能找到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