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笔记 | 《如何阅读一本书》——阅读的正确“姿势”你会吗?

读书笔记 | 《如何阅读一本书》——阅读的正确“姿势”你会吗?

作者: 傻宅一生 | 来源:发表于2018-02-12 23:43 被阅读290次

    基本信息

    书名: 《如何阅读一本书 》
    作者: [美] 莫提默·J. 艾德勒 / 查尔斯·范多伦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作名: How to Read a Book
    译者: 郝明义 / 朱衣
    出版年: 2004-1
    媒介:电子书
    方法:- [ ] 不求甚解; - [ ] 观其大略;- [ X ] 熟读静思;- [ ] 八面受敌;
    开始:20180212
    结束:20180212
    用时:3.5小时左右
    地点:家里
    豆瓣评分:★★★★ 8.4分 32979人评价
    我的评分:★★★★★
    我的简评:
    目前广受大众推荐的一本超级经典书籍,抽空复习一下,重新写一个读书笔记。里面的具体实用性非常强的一本书,里面有很多具体操作的方法。可以说是学习如何阅读的必读经典。

    作者简介

    莫提默·J. 艾德勒(1902-2001)以学者、教育家、编辑人等多重面貌享有盛名。除了写作《如何阅读一本书》外,以主编《西方世界的经典人并担任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相异而闻名于世。
    查尔斯·范多伦(1926-)先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后因故离任,和艾德勒一起工作。一方面襄助艾德勒编辑《大英百科全书》,一方面将本书1940年初版内容大幅度增补改写。

    思考

    为什么读这本书?带着什么问题来读这本书?

    正如书名,如何阅读一本书,复习一下阅读的技巧。


    总结

    这是什么样的一本书?

    超级经典书籍。几乎每个越读者都看过的一本书。

    整本书在谈的是什么?

    谈的是作者关于阅读的体会和具体方法。

    作者是借着怎样的整体架构,来发展他的观点或陈述他对这个主题的理解?

    内容大纲排列如下:(1)作者将全书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谈的是本书的核心观点,作者将阅读分层了四个层次,第二部分谈的是阅读的第三层次:分析阅读的具体原则和方法;第三部分谈的是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第四部分谈的是阅读的第四层次:主题阅读。

    最大的收获是?体悟到什么启发?

    阅读是一种自我探索式的学习,要主动的去发掘信息(阅读)、为理解而阅读,阅读的同时要独立思考。阅读是跟书本学,你只能自己去理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一部分,作者将阅读分为了四个层次,
    第一层,基础阅读(elementary reading)
    第二层,检视阅读(inspectional reading)
    第三层,分析阅读(analytical reading)
    第四层,主题阅读(syntopical reading)

    学习了非常实用的检视阅读(inspectional reading),和非常重要的 分析阅读(analytical reading) 的方法。

    检视阅读的两个方法
    检视阅读一: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
    你想要发掘所有的东西,但时间却很有限。
    略读的习惯应该用不着花太多时间。下面是要如何去做的一些建议:
    (1)先看书名页,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要很快地看过去。特别注意副标题,或其他的相关说明或宗旨,或是作者写作本书的特殊角度。在完成这个步骤之前,你对这本书的主题已经有概念了。如果你愿意,你会暂停一下,在你脑海中将这本书归类为某个特定的类型。而在那个类型中,已经包含了哪些书。
    (2)研究目录页,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这就像是在出发旅行之前,要先看一下地图一样。很惊讶的是,除非是真的要用到那本书了,许多人连目录页是看都不看一眼的。事实上,许多作者花了很多时间来创作目录页,想到这些努力往往都浪费了,不免让人伤心。
    (3)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大多数论说类的书籍都会有索引。快速评估一下这本书涵盖了哪些议题的范围,以及所提到的书籍种类与作者等等。
    (4)如果那是本包着书衣的新书,不妨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许多人对广告文案的印象无非是些吹牛夸张的文字。但这往往失之偏颇,尤其是一些论说性的作品更是如此,大致来说,许多书的宣传文案都是作者在出版公司企宣部门的协助下亲自写就的。这些作者尽力将书中的主旨正确地摘要出来,已经不是稀奇的事了。这些努力不应该被忽视。当然,如果宣传文案什么重点也没写到,只是在瞎吹牛,你也可以很容易看穿。不过,这也有助于你对这本书多一点了解,或许这本书根本没什么重要的东西可谈——而这也正是他们宣传文案一无可取的原因。
    (5)从你对一本书的目录很概略,甚至有点模糊的印象当中,开始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如果这些篇章在开头或结尾有摘要说明(很多会有),就要仔细地阅读这些说明。
    (6)最后一步,把书打开来,东翻翻西翻翻,念个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就用这样的方法把全书翻过一遍,随时寻找主要论点的讯号,留意主题的基本脉动。最重要的是,不要忽略最后的两三页。就算最后有后记,一本书最后结尾的两三页也还是不可忽视的。很少有作者能拒绝这样的诱惑,而不在结尾几页将自己认为既新又重要的观点重新整理一遍的。虽然有时候作者自己的看法不一定正确,但你不应该错过这个部分。

    检视阅读二:粗浅的阅读
    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
    只注意你能理解的部分,不要为一些没法立即了解的东西而停顿。继续读下去,略过那些不懂的部分,很快你会读到你看得懂的地方。
    将这本书先从头到尾读一遍。
    检视阅读的两个方式都需要快速地阅读。一个熟练的检视阅读者想要读一本书时,不论碰到多难读或多长的书,都能够很快地运用这两种方式读完。

    分析阅读的三阶段
    一、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的规则
    (1)依照书的种类与主题来分类。
    (2)使用最简短的文字说明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3)将主要部分按顺序与关联性列举出来。将全书的大纲列举出来,并将各个部分的大纲也列出来。
    (4)确定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二、分析阅读的第二阶段:诠释一本书的内容规则
    (5)诠释作者的关键字,与他达成共识。
    (6)由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7)知道作者的论述是什么,从内容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再重新架构出来。
    (8)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没解决的。再判断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没解决的问题。
    三、分析阅读的第三阶段:像是沟通知识一样地评论一本书的规则
    A.智慧礼节的一般规则
    (9)除非你已经完成大纲架构,也能诠释整本书了,否则不要轻易批评。(在你说出:“我读懂了!”之前,不要说你同意、不同意或暂缓评论。)
    (10)不要争强好胜,非辩到底不可。
    (11)在说出评论之前,你要能证明自己区别得出真正的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
    B.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
    (12)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13)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14)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15)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注意:关于最后这四点,前三点是表示不同意见的准则,如果你无法提出相关的佐证,就必须同意作者的说法,或至少一部分说法。你只能因为最后一点理由,对这本书暂缓评论。

    你将采取的什么行动?

    改善自己的阅读流程,加强检视阅读的步骤。

    从这些启发,你接下来要去追查的是什么?

    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作者推荐的书籍

    太多太多了,所以略啦。

    相关的书籍&文献

    太多太多了,所以略啦。

    提及的电影、音乐: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 | 关键词笔记 |

    目录

    译 序

    郝明义说这是一本让他相见恨晚的书 。
    郝明义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作者,他写过一本叫《越读者》的书,我也做了一篇读书笔记【点击传送】

    序 言

    写了作者为什么要重新改写、编排。
    写了本书与旧版有什么不同,本书的主要内容安排。

    在本书的四篇之中,只有第二篇,详述“分析阅读”(Analytical Reading)规则的那一篇,与原版很相近,但事实上也经过大幅度的改写。第一篇,介绍四种不同层次的阅读——基础阅读(elementary reading)、检视阅读(inspectional reading)、分析阅读、主题阅读(syntopical reading)——是本书在编排与内容上最基本也最决定性的改变。第三篇是全书增加最多的部分,详加说明了以不同阅读方法接触不同读物之道——如何阅读实用性与理论性作品、想象的文学(抒情诗、史诗、小说、戏剧)、历史、科学与数学、社会科学与哲学,以及参考书、报章杂志,甚至广告。最后,第四篇,主题阅读的讨论,则是全新的章节。
    莫提默·J.艾德勒
    1972年3月26日写于波卡格兰德(Boca Grande)

    第一篇 阅读的层次

    第一章 阅读的活力与艺术

    这是一本为阅读的人,或是想要成为阅读的人而写的书。
    在某种范围内,知识(knowledge)也成了理解(understanding)的先决条件。
    现代的媒体正以压倒性的泛滥资讯阻碍了我们的理解力。
    媒体,经过太精心的设计,使得思想形同没有需要了(虽然只是表象如此)。
    主动的阅读
    任何一种阅读都是一种活动,那就必须要有一些主动的活力。
    阅读是一个复杂的活动,就跟写作一样,包含了大量不同的活动。要达成良好的阅读,这些活动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个人越能运作这些活动,阅读的效果就越好。
    阅读的目标:为获得资讯而读,以及为求得理解而读
    阅读艺术的定义:这是一个凭借着头脑运作,除了玩味读物中的一些字句之外,不假任何外助,以一己之力来提升自我的过程。 你的头脑会从粗浅的了解推进到深入的理解。而会产生这种结果的运作技巧,就是由许多不同活动所组合成的阅读的艺术。
    为获得资讯而阅读,与为增进理解而阅读。
    阅读就是学习:指导型的学习,以及自我发现型的学习之间的差异
    吸收资讯是一种学习,同样地,对你以前不了解的事开始理解了,也是一种学习。但是在这两种学习当中,却有很重要的差异。
    如果我们将“阅读”的含义放宽松一点,我们可以说自我发现型的学习。
    老师的出席与缺席
    倾听是从一位出现在你眼前的老师学习(一位活生生的老师)。而阅读却是跟一位缺席的老师学习。
    成人教育要完全依赖书籍本身的时候,我们就不能再有老师的帮助了。
    大多数人在阅读时,都经常是没有人在旁边帮助的。阅读,就像是非辅助型的自我发现学习,是跟着一位缺席的老师在学习。

    现代大多数人都只是咀嚼着媒体吐出来的菜。懒得思考、不懂思考,以为那就是真相。

    我觉得本书的第一章说到最后就是为了说“指导型学习与自我发现型学习,阅读是一种自我探索式的学习"
    什么是指导型的学习?就像我们传统的课堂,老师在上面说,我们在下面被动的接受信息。但是这种有老师指导的学习也有好处,你可以跟眼前的老师学,老师可以回答你的问题。

    什么是自我探索式的学习?
    要主动的去发掘信息(阅读)、为理解而阅读,阅读的同时要独立思考。阅读是跟书本学,你只能自己去理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章 阅读的层次

    想要增进阅读的技巧之前,一定要先了解阅读层次的不同。
    一共有四种层次的阅读,阅读的层次是渐进的。
    第一层次的阅读,基础阅读(elementary reading)。初级阅读、基本阅读或初步阅读。至少已经开始认字了。这个阅读层次的学习通常是在小学时完成的。
    第二个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检视阅读(inspectional reading)。特点在强调时间。在这个阅读层次,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项阅读的功课。譬如他可能要用十五分钟读完一本书,或是同样时间内念完两倍厚的书。因此,用另一种方式来形容这个层次的阅读,就是在一定的时间之内,抓出一本书的重点——通常是很短,而且总是(就定义上说)过短,很难掌握一本书所有重点。
    这个层次的阅读仍然可以用其他的称呼,譬如略读或预读。我们并不是说略读就是随便或随意浏览一本书。检视阅读是系统化略读(skimming systematically)的一门艺术。
    这个层次要问的典型问题就是:“这本书在谈什么?”这是个表象的问题。还有些类似的问题是:“这本书的架构如何?”或是:“这本书包含哪些部分?”
    第三种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分析阅读(analytical reading)。比起前面所说的两种阅读,这要更复杂,更系统化。随内文难读的程度有所不同,读者在使用这种阅读法的时候,多少会相当吃力。
    直要读到这本书成为他自己为止。弗兰西斯·培根曾经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分析阅读就是要咀嚼与消化一本书。
    第四种,也是最高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主题阅读(syntopical reading)。这是所有阅读中最复杂也最系统化的阅读。另外的名称来形容这样的阅读,如比较阅读(comparative reading)。在做主题阅读时,阅读者会读很多书,而不是一本书,并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
    主题阅读却可能是所有阅读活动中最有收获的。就是因为你会获益良多,所以绝对值得你努力学习如何做到这样的阅读。

    我的总结:
    作者将阅读分成了4个层次,分别如下:
    第一层,基础阅读(elementary reading)
    这是阅读的第一步,首先就是去弄清楚这些字。只有当我们完全明白每个字的意思之后,我们才能试着去了解,努力去体会这些字到底要说的是什么。
    第二层,检视阅读(inspectional reading)
    就是在一定的时间之内,抓出一本书的重点。
    第三层,分析阅读(analytical reading)
    一直要读到这本书成为他自己为止。弗兰西斯·培根曾经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分析阅读就是要咀嚼与消化一本书。
    第四层,主题阅读(syntopical reading)
    又可以叫做比较阅读(comparative reading)。在做主题阅读时,阅读者会读很多书,而不是一本书,并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

    第三章 阅读的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

    第四章 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一: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
    你想要发掘所有的东西,但时间却很有限。
    略读的习惯应该用不着花太多时间。下面是要如何去做的一些建议:
    (1)先看书名页,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要很快地看过去。特别注意副标题,或其他的相关说明或宗旨,或是作者写作本书的特殊角度。在完成这个步骤之前,你对这本书的主题已经有概念了。如果你愿意,你会暂停一下,在你脑海中将这本书归类为某个特定的类型。而在那个类型中,已经包含了哪些书。
    (2)研究目录页,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这就像是在出发旅行之前,要先看一下地图一样。很惊讶的是,除非是真的要用到那本书了,许多人连目录页是看都不看一眼的。事实上,许多作者花了很多时间来创作目录页,想到这些努力往往都浪费了,不免让人伤心。
    (3)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大多数论说类的书籍都会有索引。快速评估一下这本书涵盖了哪些议题的范围,以及所提到的书籍种类与作者等等。
    (4)如果那是本包着书衣的新书,不妨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许多人对广告文案的印象无非是些吹牛夸张的文字。但这往往失之偏颇,尤其是一些论说性的作品更是如此,大致来说,许多书的宣传文案都是作者在出版公司企宣部门的协助下亲自写就的。这些作者尽力将书中的主旨正确地摘要出来,已经不是稀奇的事了。这些努力不应该被忽视。当然,如果宣传文案什么重点也没写到,只是在瞎吹牛,你也可以很容易看穿。不过,这也有助于你对这本书多一点了解,或许这本书根本没什么重要的东西可谈——而这也正是他们宣传文案一无可取的原因。
    (5)从你对一本书的目录很概略,甚至有点模糊的印象当中,开始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如果这些篇章在开头或结尾有摘要说明(很多会有),就要仔细地阅读这些说明。
    (6)最后一步,把书打开来,东翻翻西翻翻,念个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就用这样的方法把全书翻过一遍,随时寻找主要论点的讯号,留意主题的基本脉动。最重要的是,不要忽略最后的两三页。就算最后有后记,一本书最后结尾的两三页也还是不可忽视的。很少有作者能拒绝这样的诱惑,而不在结尾几页将自己认为既新又重要的观点重新整理一遍的。虽然有时候作者自己的看法不一定正确,但你不应该错过这个部分。

    检视阅读二:粗浅的阅读
    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
    只注意你能理解的部分,不要为一些没法立即了解的东西而停顿。继续读下去,略过那些不懂的部分,很快你会读到你看得懂的地方。
    将这本书先从头到尾读一遍。
    检视阅读的两个方式都需要快速地阅读。一个熟练的检视阅读者想要读一本书时,不论碰到多难读或多长的书,都能够很快地运用这两种方式读完。

    关于阅读的速度
    许多书其实是连略读都不值得的,另外一些书只需要快速读过就行了。有少数的书需要用某种速度,通常是相当慢的速度,才能完全理解。一本只需要快速阅读的书却用很慢的速度来读,就是在浪费时间,这时速读的技巧就能帮你解决问题。
    不论他读得多快,也不会获得更多,因为事实上,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寻找什么,就算找到了,也不清楚是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
    理想上来说,不只是要能读得快,还要能用不同的速度来阅读——要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速度是恰当的。
    我们的头脑是个惊人的工具,可以在“一瞥”之间掌握住一个句子或段落——只要眼睛能提供足够的资讯。因此,主要的课题——所有的速读课程都需要认知这一点——就是要矫正许多人在阅读时会“逗留”,会“倒退”,因而使他们的速度慢下来的习惯。幸运的是,要矫正这样的习惯还蛮容易的。一旦矫正过了,学生就能跟着脑部运作的快速度来阅读,而不是跟着眼部的慢动作来阅读了。
    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慢不该慢到不值得,快不该快到有损于满足与理解。
    一般来说,就算你想要仔细阅读的书也要先略读一下,从基本架构上先找到一些想法。最后,在第一次阅读一本难读的书时,不要企图了解每一个字句。这是最最重要的一个规则。这也是检视阅读的基本概念。
    检视阅读的两个步骤都可以当作是要开始做分析阅读之前的预备动作。
    第一阶段的检视阅读——我们称作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帮助阅读者分析在这个阶段一定要回答的问题。换句话说,有系统略读,就是准备要了解本书的架构。第二阶段的检视阅读——我们称之为粗浅的阅读——帮助阅读者在分析阅读中进入第二个阶段。粗浅的阅读,是阅读者想要了解全书内容的第一个必要步骤。

    这一章节具体讲了

    2个检视阅读的方法。

    关于阅读的速度,要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速度是恰当的。 而不是盲目的求快,而是要明确自己的阅读目标,有了目标,有了方向的努力才是有意义的,盲目求快也只是在瞎折腾。

    关于阅读的“逗留”与“倒退”的问题,我们的头脑是个惊人的工具,可以在“一瞥”之间掌握住一个句子或段落——只要眼睛能提供足够的资讯。有些速读课程就是要在矫正许多人在阅读时会“逗留”,会“倒退”,因而使他们的速度慢下来的习惯。

    关于理解力(comprehension)的问题,在你明显地增进了阅读的速度之后,最终是否能有收获取决于你的理解力。阅读的速度上去了,理解的速度也要跟上。

    最后作者说,检视阅读的两个步骤都可以当作是要开始做分析阅读之前的预备动作。

    第五章 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

    主动的阅读基础:一个阅读者要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
    关于一本书,你一定要提出四个主要的问题。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你一定要想办法找出这本书的主题,作者如何依次发展这个主题,如何逐步从核心主题分解出从属的关键议题来。
    (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你一定要想办法找出主要的想法、声明与论点。这些组合成作者想要传达的特殊讯息。
    (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除非你能回答前两个问题,否则你没法回答这个问题。在你判断这本书是否有道理之前,你必须先了解整本书在说些什么才行。然而,等你了解了一本书,如果你又读得很认真的话,你会觉得有责任为这本书做个自己的判断。光是知道作者的想法是不够的。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如果这本书给了你一些资讯,你一定要问问这些资讯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这位作者会认为知道这件事很重要?你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吗?如果这本书不只提供了资讯,还启发了你,就更有必要找出其他相关的、更深的含意或建议,以获得更多的启示。
    这四个问题是阅读的基本规则,也是本书第二篇要讨论的主要议题。
    如何让一本书真正属于你自己
    仅仅提出问题还不够。你还要试着去回答问题。
    要真正完全拥有一本书,必须把这本书变成你自己的一部分才行,而要让你成为书的一部分最好的方法——书成为你的一部分和你成为书的一部分是同一件事——就是要去写下来。
    在书上做笔记是不可或缺的事?第一,那会让你保持清醒——不只是不昏睡,还是非常清醒。第二,阅读,如果是主动的,就是一种思考,而思考倾向于用语言表达出来——不管是用讲的还是写的。一个人如果说他知道他在想些什么,却说不出来,通常是他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第三,将你的感想写下来,能帮助你记住作者的思想。
    阅读一本书应该像是你与作者之间的对话。
    做笔记有各式各样,多彩多姿的方法。
    三种做笔记的方法
    结构笔记(structural note-making)
    在检视阅读中,要回答的问题是:第一,这是什么样的一本书?第二,整本书在谈的是什么?第三,作者是借着怎样的整体架构,来发展他的观点或陈述他对这个主题的理解?你应该做一下笔记,把这些问题的答案写下来。尤其如果你知道终有一天,或许是几天或几个月之后,你会重新拿起这本书做分析阅读时,就更该将问题与答案先写下来。要做这些笔记最好的地方是目录页,或是书名页,这些是我们前面所提的笔记方式中没有用到的页数。
    在这里要注意的是,这些笔记主要的重点是全书的架构,而不是内容——至少不是细节。因此我们称这样的笔记为结构笔记(structural note-making)

    论做笔记的重要性!!不要让你读过的书还是干净的,要写下你的想法。

    培养阅读的习惯
    要养成习惯,除了不断地运作练习之外,别无他法。
    知道一项艺术的规则,跟养成习惯是不同的。

    知行合一,不断训练,越做越好。

    第二篇 阅读的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

    第六章 一本书的分类

    书籍分类的重要性
    规则一,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而且要越早知道越好。最好早在你开始阅读之前就先知道。
    从书名中学获取基本信息
    阅读书名,换句话说,可以让阅读者在开始阅读之前,获得一些基本的资讯。

    我在这里重点吐槽国内出版社,总是把老外的书籍翻译的让人摸不着头脑。他们最喜欢就是“XXX从入门到精通”,然而原著根本没有这个意思。大家如果看到外国人写的书,记得先看看原著的标题是什么,不要背国内出版社搞蒙圈了。

    书籍主要的分类法,一种是虚构的小说类,另一种是传达知识,说明性的论说类。在论说性的书籍中,我们可以更进一步将历史从哲学中分类出来,也可以将这二者从科学与数学中区分出来。
    论说性作品分为理论性与实用性作品。
    实用性 vs. 理论性作品
    实用是与某种有效的做法有关,不管是立即或长程的功效。而理论所关注的却是去明白或了解某件事。
    理论性作品的分类
    照传统的分法,理论性的作品会被分类为历史、科学和哲学等等。
    就像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教法一样,不同的课程也有不同的学习方法。

    第七章 透视一本书

    每一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你的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

    找出书籍的骨架。

    分析阅读的第二个规则是: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一小段文字)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尽量简短地说出整本书的内容是什么。说出整本书在干什么,跟说出这本书是什么类型是不同的。
    猜测作者想要干什么,想要做什么。找出一本书在干什么,也就是在发现这本书的主题或重点。

    第三个规则可以说成是: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

    结构与规划:叙述整本书的大意
    你的摘要也可以跟我们的大不一样。毕竟,虽然是同一本书,但对每个阅读者来说都是不同的。

    同一本书,每个读者产生共鸣的内容可能不同。书要是要自己看的,路还是要自己走的。

    驾驭复杂的内容:为一本书拟大纲的技巧

    第三个规则:将一本书最重要的部分照秩序与关系,列举出来。
    -根据第三个规则,可以有一套运用的公式。这个公式是可以通用的。根据第二个规则,我们可以说出这本书的内容是如此这般。做完这件事之后,我们可以依照第三个规则,将内容大纲排列如下:(1)作者将全书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谈的是什么,第二部分谈的是什么,第三部分谈的是别的事,第四部分则是另外的观点,第五部分又是另一些事。(2)第一个主要的部分又分成三个段落,第一段落为X,第二段落为Y,第三段落为Z。(3)在第一部分的第一阶段,作者有四个重点,第一个重点是A,第二个重点是B,第三个重点是C,第四个重点是D等等。

    阅读与写作的互惠技巧
    写作与阅读是一体两面的事,就像教书与被教一样。
    读者是要“发现”书中隐藏着的骨架。而作者则是以制造骨架为开始,但却想办法把骨架“隐藏”起来。

    发现作者的意图
    分析阅读的第一个阶段
    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或,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的四个规则:
    (1)依照书本的种类与主题作分类。
    (2)用最简短的句子说出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3)按照顺序与关系,列出全书的重要部分。将全书的纲要拟出来之后,再将各个部分的纲要也一一列出。
    (4)找出作者在问的问题,或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的4个规则:

    1. 依照书本的种类与主题作分类。
    2. 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一小段文字)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3. 将一本书最重要的部分照秩序与关系,列举出来。
    4. 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一本书的作者在开始写作时,都是有一个问题或一连串的问题,而这本书的内容就是一个答案,或许多答案。

    第八章 与作者找出共通的词义

    在读一本书的时候,找出重要的关键字,确认每个字不同意义的转换,并与作者找出共通的词义,你对一本书的理解力就会大大增加了。很少有一些习惯上的小小改变,会产生如此宏大的效果。

    第九章 判断作者的主旨

    书里的提案,也就是主旨,也是一种声明。
    句子与主旨

    分析阅读的第二个阶段,或找出一本书到底在说什么的规则(诠释一本书的内容):

    1. 找出作者使用的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
    2. 将一本书中最重要的句子圈出来,找出其中的主旨。
    3. 从相关文句的关联中,找出作者的论述,重新架构这些论述的前因后果,设法架构出一本书的基本论述,以明白作者的主张。
    4. 找出作者的解答。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未解决的。在未解决的问题中,确定哪些是作者认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第十章 公正地评断一本书

    受教是一种美德
    记得培根曾建议读者说:“阅读时不要反驳或挑毛病;也不要太相信,认为是理所当然;更不要交谈或评论。只要斟酌与考虑。”
    这些人不可能在一本书中将自己所有的思想与知识全部写出来。而那些评论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却根本没看过他《实践理性批判》的人;批评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却没看过他《道德情操论》(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的人;或是谈论《共产党宣言》,却没有看过马克思《资本论》的人,他们都是在赞成或反对一些自己并不了解的东西。
    避免争强好辩的重要性


    未完待续 20180212
    下面是更新

    第十一章 赞同或反对作者

    不过,再强调一次,读者不能任意使用这些评论,除非他确定能证明这位作者是知识不足、知识有误或不合逻辑。一本书不可能所有的内容都是知识不足或知识有误。一本书也不可能全部都不合逻辑。而要作这样评论的读者,除了要能精确地指认作者的问题之外,还要能进一步证明自己的论点才行。他要为自己所说的话提出理由来。

    第十二章 辅助阅读

    除了书籍本身之外,任何辅助阅读我们都可以称作是外在的阅读
    所谓“内在阅读”(intrinsic reading),意思是指阅读书籍的本身,与所有其他的书都是不相关的。而“外在阅读”(extrinsic reading)指的是我们借助其他一些书籍来阅读一本书。

    其他的书可以当作阅读时的外在助力
    外在的辅助阅读包括导读(commentary)与摘要(abstract)。这里要强调的是,在运用这些资料时要特别聪明,也就是要尽量少用。这么说有两个理由。
    第一,一本书的导读并不一定都是对的。
    尽量少用导读的第二个原因是,就算他们写对了,可能也不完整。

    如何运用工具书
    我们认为最主要的两种:字典与百科全书。

    第三篇 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

    第十三章 如何阅读实用型的书

    关于实用性的书有一件事要牢记在心:任何实用性的书都不能解决该书所关心的实际问题。
    只有行动能解决问题。行动只能在现世发生,而不是在书本中发生。
    任何书里包含了规则——原理、准则或任何一种一般的指导——你都要认定是一本实用性的书。

    实用性的书因此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中一种,就像本书一样,或是烹饪书、驾驶指南,基本上都是在说明规则的。无论其中谈论到什么问题,都是为了说明规则而来的。这类书很少有伟大的作品。另一类的实用书主要是在阐述形成规则的原理。许多伟大的经济、政治、道德巨著就属于这一类。

    当你在阅读任何一种实用书时,一定要问你自己两个主要的问题。第一:作者的目的是什么?第二:他建议用什么方法达到这个目的?以原理为主的书要比以规则为主的书还要难回答这两个问题。在这些书中,目的与方法可能都不很明显。但如果你想要了解与评论实用性的书,就必须回答这两个问题。

    你在读一本书时要提出的四个问题,到了读实用性的书时有了一点变化。我们就来说明一下这些变化。
    第一个问题:这本书是在谈些什么?并没有改变多少。因为一本实用的书是论说性的,仍然有必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作出这本书的大纲架构。

    你一定要了解作者的目的是什么。换句话说,你一定要知道他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一定要知道他想要做些什么——因为,在实用性的书中,知道他要做的是什么,就等于是知道他想要你做的是什么。这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事了。
    第二个问题为了要能回答关于这本书的意义或内容,你仍然要能够找出作者的共识、主旨与论述。但是,这虽然是第二阶段最后的阅读工作(规则八),现在却显得更重要了。换句话说,在阅读实用性书时,如果规则四调整为:“找出作者想要你做什么。”规则八就该调整为:“了解他要你这么做的目的。”
    第三个问题:内容真实吗?在理论性作品中,当你根据自己的知识来比较作者对事物的描绘与说明时,这个问题的答案便出来了。如果这本书所描述的大致与你个人的体验相似时,你就必须承认那是真实的,或至少部分是真实的。实用性的书,虽然也会与真实作比较,但最主要的却是你能不能接受作者的宗旨——他最终的目标,加上他建议的达成目标的方法——这要看你认为追求的是什么,以及什么才是最好的追求方法而定。
    第四个问题:这本书与我何干?可说全部改变了。如果在阅读一本理论性的书之后,你对那个主题的观点多少有点变化了,你对一般事物的看法也就会多少有些调整。(如果你并不觉得需要调整,可能你并没有从那本书中学到什么。)但是这样的调整并不是惊天动地的改变,毕竟,这些调整并不一定需要你探取行动。
    赞同一本实用性的书,却确实需要你采取行动。如果你被作者说服了,他所提议的结论是有价值的,甚至进一步相信他的方法真的能达到目的,那就很难拒绝作者对你的要求了。你会照着作者希望你做的方式来行动。

    读书读完之后,要问一下这本书与我何干?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没有乱用?还是那句话“知道,做到,要行动起来!”

    未完待续 20180213

    第十四章 如何阅读想象文学

    第十五章 阅读故事、戏剧与诗的一些建议

    第十六章 如何阅读历史书

    第十七章 如何阅读科学与数学

    第十八章 如何阅读哲学书

    第十九章 如何阅读社会科学

    第四篇 阅读的最终目标

    第二十章 阅读的第四个层次:主题阅读

    第二十一章 阅读与心智的成长

    附录一 建议阅读书目

    附录二 四种层次阅读的练习与测验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你有什么想法,欢迎留言,期待与你的交流。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 | 《如何阅读一本书》——阅读的正确“姿势”你会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rnd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