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波澜壮阔的亚洲史,血与火的文明交融(上)——中东与中国的交相辉映

波澜壮阔的亚洲史,血与火的文明交融(上)——中东与中国的交相辉映

作者: 拿破仑小炒 | 来源:发表于2019-05-06 13:39 被阅读0次

    小炒注:“历史是说过和做过事情的记忆。”——卡尔贝克

    友情提示:图片较多,图片均来源于百度和视频截屏

    中国历史研究的传统,是以本国为中心,而忽略其他地区。这一方面是受到“中华文明中心论”的传统(错误)理念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地理相对封闭,中国与西亚、中亚等文明中心的联系较少。因此,当我们听到亚述、安息、贵霜、阿拔斯等王朝时,无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它们总是突然冒出、然后就不知下文了。并且,我们潜意识里总认为他们是落后于中国的。

    而在网络上关于历史的讨论中,最热门的,通常是对于某一个具体历史事件的疑点和“无趣”的小细节进行考据,宏大叙事却很少。

    近代以前,人类文明的重心一直在亚洲。本文试图站在亚洲整体的宏观层次,以文明交融为主题,理清时间和空间主线,为大家呈现亚洲历史发展的整体脉络,从而对人类文明以及中国在历史的地位有一个更加清晰明朗的认识。

    由于内容庞杂,考虑到阅读体验和大家的消化能力,文章分为上中下终四篇

    一、整体框架

    这一节内容大家要认真读,否则后面的内容越看越糊涂。

    1、地缘环境塑造历史

    先认识一下这个图,古人基本都生活在这些大河流域,文章会提到这些地名。

    文明成长的条件是很苛刻的,地形、气候、雨水等等,亚洲面积很大,但适合长期居住的地方并不大,主要就集中在图中的红圈区域

    为了搞清楚亚洲各主要文明之间的关系,主要得关注以下5个区域,它们由那条蓝色的丝绸之路串联起来。这个图就构成了本文的基本分析架构。

    中南半岛没有自己的独立文化,受到中国和印度的双重影响;印度文明相对封闭。这两者都不属于本文的主要介绍对象。

    先简单介绍A-E这五个区域。

    A就是我们的中华区域,得天独厚的地缘环境。

    B是新疆,清朝以前叫“西域”,可以说是中国与外界联系的唯一渠道。判断一个王朝开放与否,看它对西域的控制度即可。

    西域的地缘是“三山夹两盆”,其特点是南北差异

    南疆气候干燥,沙漠为主,由于扼守丝绸之路,形成了很多河谷绿洲小国,受到华夏与中亚的双重影响,文化较为复杂,如今的疆独势力和维吾尔族主要就在南疆。

    南疆相对封闭,与中亚取得联系必须翻越艰险的帕米尔高原(瓦罕走廊,就是图中的白点红线),与华夏取得联系需经过狭长、易受侵扰的河西走廊。

    帕米尔高原也叫葱岭,《山海经》里的不周山就是指它。河西走廊本是高山与沙漠,受祁连山雪水灌溉而成,没有它,华夏就跟印度没啥区别,地缘上直接被封死了,那么新疆就很可能出现统一而独立的政权。

    北疆气候温暖湿润,分布着草原、森林与湖泊,是蒙古高原和中亚游牧民族的垂涎之地,形成了如今粗犷的民俗和汉族、哈萨克族、蒙古族杂居的民族结构。

    除了河西走廊外,北疆与中亚还有断断续续的山口可通行,相对开放。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便可以通过北疆迁徙到中亚。

    C是中亚,也就是如今的中亚五斯坦。这一地区的特点是“”和“干燥”,包括大片平原和一些较低的丘陵。不过千万不要把这些平原理解成沃野千里。“平原”只是说他的海拔低,由于地处内陆、远离海洋,气候极其干燥,使得这一地区的大部分为荒漠化草原

    河中地区、费尔干纳盆地、伊犁河谷这三个区域,有河流和天山雪水,是中亚少有的农业区,也是现今中亚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花剌子模在河中地区,大宛在费尔干那盆地,伊犁河谷是乌孙与中亚国家的争夺区域

    这种特点使得中亚成为游牧民族“批发地”,广阔平原(草原)适合放牧,干燥气候迫使其自行迁徙。

    与西域的封闭不同,中亚较为开阔,一方面本土受到东亚与西亚两大文明中心的强势插入,再加上处于丝绸之路的交汇点,这里成为文化大杂烩;另一方面本土游牧民族容易向西边迁徙,对中东和俄罗斯乃至欧洲造成了较大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中亚与新疆隔着帕米尔高原—天山—阿尔泰山的天然屏障,保证了新疆和中原地区免受中亚游牧民族的侵袭。否则,华夏同时应付蒙古高原和中亚的游牧民族,文明不知道得灭亡多少次。

    D是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两者环境迥异,但大部分时间属于同一国家。

    两河流域沃土千里,水源充沛,气候温暖,诞生了最早的文明,是一个“爱在西元前”的地方,关于它,大家都很熟悉,没什么可说的。这里多说一下伊朗高原。

    伊朗高原可以说是高原里最受上天优待的。它的海拔只有1000米,其实是一个被山地包围的盆地,使得它易守难攻,又不太缺氧;比较干旱,但又有雪山融水。从而形成独特而发达的山地文明。

    伊朗高原的这种封闭性很好的保护了它的安全。然后伊朗高原又是开放的,在它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又适时的留出了四个山口。高地民族对低地民族具有天然的地缘优势,这就是波斯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统一中亚和中亚伊斯兰化的基础。

    与此同时,中亚游牧民族又可以通过这些山口频繁入侵中东,比如塞尔柱突厥人、蒙古人。

    E是地中海沿岸。在地理上它与D同属西亚,但它处于亚欧交汇处,是贸易战略要地,长时间属于罗马帝国和拜占庭帝国,同时也是亚欧两大帝国的争夺区域。与D区域的文明演化截然不同。

    五个区域分布在丝绸之路上,彼此独立而又相互影响。其中,华夏板块与两河伊朗板块是两大文明中心,B、C、E受到他们的辐射。

    2、游牧民族成分

    游牧民族的入侵,是本土文明的灾难,却也在无意之中形成了民族融合和文明交流。

    亚洲古文明有三大游牧民族体系:阿尔泰系黄种人、高加索印欧人、阿拉伯半岛闪米特人

    阿尔泰系就是我们的邻居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亚,匈奴、突厥、蒙古都是这个体系。

    印欧人起源于高加索和南俄草原,是欧洲人和雅利安人的共同祖先,雅利安人就是指迁徙到中亚的印欧人。土耳其人、波斯人和西域吐火罗人都是这个人种。

    闪米特人起源于阿拉伯半岛,是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祖先,他们与印欧人的碰撞是西亚历史的主题。

    华夏主要受阿尔泰系的影响,西域和中亚受阿尔泰系和印欧系的双重影响,西亚主要受印欧系和闪米特系的双重影响。

    西域长期没有统一的政权,若将之归并为中国,亚洲古代史的发展轨迹可由下图提炼出。

    小编以四大强国(汉、贵霜、安息、罗马)和三足鼎立(拜占庭、阿拉伯、唐)为分界线,以上中下终四部曲的形式为大家解读。

    二、先秦以前

    文明的碰撞与联系是在大一统政权的基础上。我们先来看看大一统之前的文明起源。

    1、最早的苏美尔文明

    世界上最早的文明是公元前4000年的苏美尔文明,也叫两河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是来自东方的黑发黄种人创建的。

    他们建立了12个奴隶制城邦国家,然后诸侯争霸,公元前30世纪,建立了松散的乌尔第一王朝、乌尔第二王朝,创建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这就是西亚文明的源头

    公元前2370年,乌尔王朝被萨尔贡率领的阿卡德人(白种闪米特人)所灭。阿卡德帝国穷兵黩武,四处征战,最终被伊朗山区的库提人趁虚而入,于公元前2191年灭亡,帝国存续200年不到。

    苏美尔人赶走野蛮的库提人,成功复国,建立了集权的乌尔第三王朝。这个王朝最有名的就是制定了《乌尔纳姆法典》,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可惜未能完全保存下来。

    这时候的苏美尔文明融合了阿卡德文明,也吸收了一定的伊朗高原山地文明成分。

    公元前2000年,乌尔第三王朝被叙利亚的闪米特阿摩利人和伊朗的埃兰人所灭,至此,苏美尔人退出了历史舞台。

    关于苏美尔人的去向,是一个考古疑难问题,不少人认为他们跟中国人有关。一方面都是黑发黄种人,另一方面,乌尔第三王朝灭亡后,中国的夏朝就开始了,商朝的甲骨文也与楔形文字相似,时间上的吻合和文字的相似使得有人猜测苏美人东迁到了中国

    学者对此问题的探讨卷帙浩繁

    乌尔帝国灭亡后,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共同先知亚伯拉罕,率领众人离开两河流域,前往巴勒斯坦传教。五百年后,犹太教正式创立。

    2、大混战

    阿摩利人赶走埃兰人,统一两河流域,在公元前19世纪建立了大名鼎鼎的古巴比伦王国。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就诞生在此时,是《乌尔纳姆法典》的改良版。

    古巴比伦文明进一步融合了苏美尔文明与闪米特文明,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是西亚古文明的高峰。一枝独秀,俨然一位有钱有颜的美女。

    此时的中国还处于传说中的夏朝,连文字都没有

    埃兰人是伊朗土著,特点是矮和黑,他们建立的埃兰王国是伊朗最早的文明,早在阿卡德帝国时期便已存在,受苏美尔影响较深。是巴比伦美女一手提携的小弟。

    古巴比伦建国的同时,印欧人在土耳其高原建立赫梯帝国。赫梯人擅长冶铁,掌握着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一看就是一位猛男。

    闪米特系亚述人在两河上游游荡,四处抢劫,开始形成军国主义传统。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好武和残暴,简直是土匪恶霸,好在人手不多,有赫梯和巴比伦的压制,还算克制。

    有钱又有颜的巴比伦美女,自然成为这些“臭男人”的梦中情人。

    古埃及文明与苏美尔文明一样古老,这位老女人想在退休前做一番事业,也染指西亚。

    西亚进入了血雨腥风的争霸阶段

    公元前1595年,赫梯猛男按耐不住,拿着铁器这个“核武器”,攻陷最富裕的巴比伦,劫财劫色,满意而归。巴比伦美女很坚强,抹去眼泪,穿上衣服,重新振作,史称巴比伦第二王朝。

    好景不长,公元前1518年,又来了一位山贼——伊朗高原的印欧系加喜特人,将巴比伦美女纳为压寨夫人,占领巴比伦长达300年之久,史称巴比伦第三王朝。

    公元前1550年,亚美尼亚山区的胡里特人(不是印欧人,也不是闪米特人)侵入亚述地盘,占山为王,建立米坦尼王国,伺机抢夺巴比伦美女。

    真是自古红颜多薄命!即使已为人妻,仍有人惦记。

    这下子引来了众怒。不仅赫梯和亚述这两个男人不同意,连埃及这个老女人也不爽,认为这个外来小伙挡住了自己的事业。三人轮番攻击,公元前1350年将米坦尼摧毁,亚述人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地盘。

    这个时候,由于已经尝过美女的滋味,赫梯猛男又打起了埃及这个老女人的主意,口味颇重。俗话说,老女人不好惹。而且作为高材生,埃及瞧不起赫梯这种低素质的。双方大打出手,持续百年,两败俱伤。

    赫梯直接被打成内伤,国家四分五裂。埃及也有些泄气,退回非洲。

    这个时候,巴比伦也有了新变化。埃兰这个昔日小弟,不忍美女加恩人的巴比伦受凌辱,击败加喜特人,一顿甜蜜之后,满意而归。巴比伦美女抹去眼泪,穿上衣服,再度当家作主,建立了巴比伦第四王朝。

    亚述这个土匪,一直很苦恼,它的梦想很简单,就是霸占巴比伦,独享金钱与美女,但自己打不过人家,只能眼巴巴看着美女被抢来抢去。直到公元前10世纪,亚述人开窍,将打铁这项最高军事技术学到手。

    土匪有了枪炮,谁也挡不住,经过200年的不断征战,灭亡赫梯帝国,将埃及和巴比伦两大文明置于自己统治之下。

    亚述的梦想终于实现,俗话说“翻身的奴隶比地主还狠”,由于压抑太久,他们到处破坏,烧杀劫掠,战争不留活口,所到之处生灵涂炭,其首都尼尼微被称为“血腥的狮穴”,人心惶惶下国内起义不断,国外伺机报复。这里面最积极的就是巴比伦美女,她实在受不了这帮人整日整夜的虐待,便不断组织反亚述联盟,终于在公元前612年将其灭亡。

    后世的蒙古帝国,简直就是亚述帝国的隔空遗传。

    亚述是一个很受争议的帝国,理论上它是第一个大一统政权,但它没有建立良好的统治秩序,更没什么文化上的建树,倒是浓厚的军事色彩为西亚注入了战斗基因。

    直到现在,全世界还有300万亚述人,依然十分勇猛,是整个中东地区唯一与ISIS直接进行地面战斗的军事力量。

    亚述帝国灭亡后,巴比伦美女身心俱疲,退休养老,由闪米特迦勒底人继承亚述的领土,建立新巴比伦王国。伊朗高原的米底帝国和土耳其的吕底亚王国相继成立。

    西亚三个国家的文化迥异。新巴比伦王国继承了古巴比伦文明;米底帝国是印欧系雅利安人所建,吸收了埃兰文明和伊朗山地文明,米底人是现在库尔德人的祖先;吕底亚王国也是印欧人所建,热衷与希腊人做贸易,受希腊文化影响较深,他们还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金属货币的国家。

    此时,中国正处于春秋时期,亚洲形成了如下形势。

    接下来,就是英雄辈出和大一统的时代。

    三、大一统与文明辐射

    东亚与西亚的大一统国家建立,亚洲文明告别独立与散乱,进入文明辐射的新时代。

    1、波斯统一,文化融合

    波斯的大一统是人类文明的第一次绽放。

    雅利安人迁至伊朗高原后,依照地理分布一分为三:米底人、波斯人、帕提亚人,伊朗土著埃兰人蜷缩在西南的平原角落。

    居鲁士大帝是米底国王的外孙,同意波斯部落后,他公开反叛米底王国,于公元前550年将其灭亡。他先与巴比伦结盟,稳固后方,向东征服虚弱的中亚,向西攻打吕底亚王国,最后回过头来灭掉巴比伦。这就是波斯第一帝国。

    波斯很幸运,很快又迎来了一位伟大君主——大流士,继续向中亚和希腊扩张。

    波斯帝国在与希腊的马拉松战役和温泉关战役相继吃瘪,便停止了扩张。

    波斯帝国的大一统具有划时代意义。它是第一个横跨亚非欧的大国,与亚述帝国不同,波斯帝国建立了稳固的统治秩序,它创建君主专制体制,独尊拜火教,简化楔形文字,从而融合了当时最先进的巴比伦文明、埃及文明和希腊文明,并将文明火种带到了文化沙漠——中亚。

    苏美尔文明-巴比伦文明-波斯文明、苏美尔人+闪米特人+印欧人,大融合的波斯文化应运而生

    拜火教也叫琐罗亚斯德教、祆教,《倚天屠龙记》中的圣火令、波斯总教其实就是拜火教,明教其实就是起源于拜火教的摩尼教。

    当时的中国刚进入战国时期,波斯成为当仁不让的第一超级大国。

    2、亚历山大东征与中国统一

    好景不长,公元前336年,上帝给马其顿带来了亚历山大,直接灭了波斯。幸亏有帕米尔高原挡着,否则他真的会直入华夏区域。

    很多人都会好奇,亚历山大大帝作为一个欧洲皇帝,怎么不去征服欧洲,却惦记着东方亚洲呢?这是因为,在征服了希腊后,他觉得欧洲太寒碜,一无所有,穷疙瘩一个。

    “那里没有城市,没有文化,没有尊严,没有利益。”——亚历山大大帝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暴毙,帝国一分为四,塞琉古帝国继承了亚洲主体部分。此时的中国,秦国刚实行商鞅变法不久,拉开了统一序幕。

    亚历山大帝国和塞琉古帝国都是希腊政权,希腊语为官方语言,它的政治体制、经济结构、文化构成等都植根于希腊文明。西亚和中亚就不可避免地希腊化了,特别是中亚,由于文化根基本就薄弱,希腊化更明显。

    塞琉古帝国定都叙利亚,对伊朗和中亚的统治越来越虚弱。印度率先独立并建立孔雀王朝,公元前245年,托勒密王朝入侵塞琉古,伊朗的安息(帕提亚)和中亚的巴克特里亚(中国称“大夏”)趁机独立。

    此时,秦王嬴政刚刚继位,中国的统一正在进行。

    安息帝国,也叫帕提亚帝国,不断蚕食塞琉古的领土,逐步占据伊朗高原

    大夏仍由希腊殖民者统治,他们还将大批希腊人和马其顿人移居此地。大夏在公元前208年挫败塞琉古军队,正式建国,中亚第一次出现独立的希腊化政权。但大夏很快就衰落了,被大月氏所灭,后面再表。

    公元前221年,秦国扫灭六合,建立了中国的大一统王朝——秦朝。

    就在这个时候,蒙古高原的匈奴,在冒顿单于的率领下,统一各部落,势不可挡。

    3、西汉的强势

    西汉建立后,与匈奴势不两立,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生存斗争,持续两百年,影响了整个亚洲历史。

    乌孙与月氏本是祁连山的一对游牧邻居,乌孙是阿尔泰系,月氏是印欧系吐火罗人。生存斗争加上种族不同,双方冲突不断。

    西汉初,乌孙被月氏灭国,便去找大哥匈奴帮忙,大哥毕竟是大哥,二话不说,赶走月氏,还帮助乌孙在水草丰厚的北疆成功复国。这一下子产生了蝴蝶效应,对匈奴、华夏和中亚产生了深远影响。

    月氏被迫西迁,后来灭掉大夏,建立了贵霜帝国,影响整个中亚,暂且不表。

    这个时候的匈奴,东打东胡,西踢西域,南掠华夏,威风凛凛。华夏若不能打败它,五胡乱华的惨剧将提前500年上演,华夏文明能不能存在都是个问题。

    公元前141年,雄才大略的汉武大帝继位,立志干掉匈奴。公元前138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意欲联合月氏共同对抗匈奴。但是,月氏好了伤疤忘了疼,觉得冤冤相报何时了,况且自己在中亚混得也不错,便拒绝了汉朝的提议。

    但匈奴还是要打的,以公元前133年的马邑之围为标志,汉匈之战拉开帷幕。大决战前夕,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意欲拉拢乌孙,“断匈奴右臂”。一边是救命恩人、一边是土豪,都不好得罪,而且当时局势也不大明朗,乌孙聪明地保持中立。

    但匈奴还是要打的,最后于公元前119年漠北决战,“封狼居胥”,“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一举奠定了华夏民族的版图,汉也成为华夏民族的代名词。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汉武帝时期,匈奴祸患便已解除。其实远远不是,匈奴元气大伤,但实力依然强劲。一旦满血恢复,华夏肯定吃不消。

    为防止西域与匈奴联合搞事,汉武帝一方面远征不听话的大宛,威慑西域和中亚,压缩匈奴生存空间。

    另一方面,与立场模糊的乌孙和亲,继续拉拢,,避免两线作战。

    功夫不负有心人,看到了匈奴的衰落和汉朝的强势后,乌孙终于在公元前71年倒向汉朝,此举基本宣判了匈奴的死刑。大汉对乌孙国的苦心经营终于取得了巨大回报。两面夹击下,匈奴一蹶不振,彻底走向衰败。

    乌孙的“倒戈”,是漠北决战后,汉匈战争的关键转折点。

    然后汉宣帝灭掉不听话的车师国,在轮台设立西域都护府,西汉彻底控制西域。河西走廊和丝绸之路正式打通。

    但匈奴依然在搞事。公元前50年,匈奴的郅支单于头脑发热,斩了汉朝来使,担心报复,希望到中亚大草原避难。

    康居与乌孙因为争夺伊犁河谷,数来不合,几次相争失利,也想找帮手。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双方一拍即合,郅支单于带领数万人马来到了康居,把乌孙一顿狂揍,还要求大宛纳贡。

    看到匈奴如此嚣张,公元前36年,西域都护府的将军陈汤便擅自发兵,深入康居国境内,斩了郅支单于,将首级呈送长安,并在奏章里解释了自己的自作主张,著名的【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就出自这篇奏章里。

    经此一役,中亚和西域知道了西汉天威,纷纷归汉。匈奴自知实力不济,呼韩邪单于主动求和,于是就有了昭君出塞。后来率领四万部众归附汉朝的,就是呼韩邪单于之孙蒲奴单于。

    汉匈终于实现了难得的和平。

    “初,北边自宣帝以来,数世不见烟火之警,人民炽盛,牛马布野。”——《汉书.匈奴传》

    匈奴退缩回蒙古高原,西域惟汉朝马首是瞻。

    而中亚,随着大夏衰落和汉朝强盛,便停止了希腊风,刮起了汉朝风。

    4、安息帝国称霸西亚

    秦汉崛起后,欧洲的罗马帝国同步崛起,统一地中海。公元前64年,塞琉古帝国在安息帝国和罗马帝国的夹击下灭亡。

    从此,开始了安息帝国与罗马帝国为争夺地中海东岸而展开的对峙。双方爆发战争无数,最有名的是公元前53年的卡莱战役,罗马全军覆没,克拉苏被击杀。

    安息帝国是一个很难说清楚的国家。

    它实际上是雅利安游牧民族建立的帝国,管理较为松散,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两河文化的不同影响,使之成为一个多文化多民族国家。哪种文化居主导地位,说不清楚。但在民族和版图上来说,安息可算是波斯帝国的半个后继者。

    安息帝国是君主专制统治的国家,国王自称“万王之王”,同时它有许多政治上独立或半独立的地域王国。是中央集权国家还是诸侯制国家,也说不清楚。

    安息帝国不存在常备军,最重要的军事力量是贵族自费提供的装甲骑兵,但是却能在危机发生时,迅速招募到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

    也就是说,从形式上讲,国王更像是诸侯国的盟主,但它的行政效率并不低。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它的控制力不如波斯帝国

    写到这里,不得不说伊朗人确实厉害,米底人、波斯人、帕提亚人轮流坐庄,相继建立不可一世的帝国,称霸西亚,打得希腊与罗马不敢吭声,比苏美尔、巴比伦牛气得多。虽说现在的伊朗是个邪恶国家,但祖上比咱们汉人还要阔气。即使现在没落了,依然傲气十足,独抗阿拉伯世界与美帝,论气概,甩一副奴才相的阿拉伯国家好几条街

    所以说,文化底蕴,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

    5、月氏的贵霜帝国

    月氏被匈奴赶出西域,一路向西,跑到中亚,自称大月氏。中亚民族的战斗力堪称战五渣,落魄的大月氏居然一路过关斩将,还在公元前125年灭掉了大夏,统一阿姆河和锡尔河。

    估计月氏人自己都没想到会这样,本是来寄人篱下的,却当了山大王。也难怪它不愿意再回去找匈奴报仇了。

    这个时候,大月氏一分为五:贵霜、休密、双靡、肸顿、都密,分别统治打下来的江山。

    公元50年,贵霜部统一五部,建立贵霜帝国,继续扩张,称霸中亚。

    贵霜取代大夏,标志着希腊文化在中亚不再有影响力。

    贵霜与安息帝国类似,地处东西方交通要道,而且统治阶层出自文明水平不高的游牧部族,加之境内又有各种文化传统、宗教信仰迥然相异的民(种)族,形成了一个文化大杂烩

    贵霜帝国的独特性在于,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印度文明的封闭性,打开了印度与中亚之间的屏障,将中亚的希腊化融入到佛教,这就是犍陀罗文化

    这种希腊式佛教经过中亚传进了中原和青藏高原,形成了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其实是有希腊文化的影子的,和东南亚的上座部佛教有很大的区别。

    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上座部佛教的传播路线

    随着贵霜帝国的建立,中亚基本达到稳定。贵霜与安息形成对峙,在中亚一超独大,震慑康居和和大宛。

    6、匈奴灭亡,东汉重回西域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汉朝进入动荡期,匈奴趁机侵扰,公元29年扶植卢芳为汉帝,割据北方五郡,定都于包头。西域也归于匈奴控制。当时的刘秀,忙于休养生息和应付世家大族,无暇顾及。

    天助汉朝。公元46年,北方遭遇天灾,人畜饥疫,死亡大半。关于未来如何生存,匈奴内部发生分裂:一部分南下附汉,一部分留居漠北。

    东汉国力逐渐恢复,匈奴内讧,此消彼长,汉明帝继位后,开始打击匈奴,并恢复对西域的控制。

    公元73年,窦固率四路大军出击;同时,班超出使西域。南匈奴也一起出征。迫使北匈奴大批降汉。匈奴进一步衰落。

    公元87年,鲜卑攻击北匈奴,蒙古高原又发生蝗灾。内忧外患下,东汉与南匈奴“落井下石”,再度联合攻击。公元91年,窦宪“燕然勒石”,北匈奴彻底没落,一路向西,逐渐消失在历史中。南匈奴基本汉化。

    自此,两百年的汉匈之战终于结束,匈奴的风险彻底解除。

    武力攻击为主、文化同化为辅,一手消灭肉体、一手消灭灵魂,论打击游牧民族,全球无出我大汉之右。

    击溃北匈奴的同时,班超正在经营西域(细节后面再表),使西域诸国纷纷臣服。

    公元90年,贵霜帝国被胜利冲昏头脑,胃口大开,率7万军队翻越帕米尔高原,进攻西域,结果中了班超的埋伏,不费中央一兵一卒,贵霜大败,从此再也不敢造次,西域彻底稳定下来。

    此处应该响起《天龙八部》乔峰的一句话:我萧某大好男儿,竟和你这种人齐名!

    时隔一个世纪,西域再度回到华夏怀抱

    7、四大金刚

    1-2世纪,随着贵霜帝国的强大,亚洲的形势十分明朗。开篇提出的A-E区域,一字排开,形成了四大帝国,标志着人类文明达到一个新高度。

    与此对应的是,由于四大帝国的建立,运输安全得到较好的保证,丝绸之路十分繁盛,如同一条经济大动脉,维系着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这是世界范围内各文明的第一次大互动,影响了各地的文明发展轨迹,在一定程度上改写了世界格局。

    国家版图+丝绸之路,就是下图这样的一副盛景。

    四、不该忘却的伟大

    丝绸之路是中国人的伟大贡献,是国家强盛的最好标志。但它的建立和维护,是许多英雄儿女的心血构成的,值得我们对他们永远歌颂。

    最为人熟知的就是张骞,他是开拓者,先后两次出使西域,分别历时13年和4年。第二次出使返回祖国后,第二年就去世了,享年50岁。可以说,毕生都献给了丝绸之路。

    当时汉朝人对帝国西部的认识几乎为零,张骞相当于是第一个打开这扇门的人。所以,张骞在某种意义上,和哥伦布一样,对推动世界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太史公称之为凿空。

    《汉武大帝》最感人片段,张骞归来,看一次哭一次

    西域开通以后,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军事范围,带来了无法估量的经济效益和文化财富

    两汉之交的动荡,以及刘秀的短视,使得西域疏于管理。公元73年,东汉的班超投笔从戎,出使西域,意欲恢复对西域的统治,保障丝绸之路的顺畅。

    班超在西域一待就是30年,他施展外交手腕和军事手段,纵横捭阖,西域诸国纷纷归附东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个成语就源自班超一次攻打北匈奴。

    公元90年,班超以少胜多,击败贵霜军队。控制西域,威慑中亚,在班超这个牛人的打理下,东汉恢复了西汉国威,丝绸之路得以延续。

    班超真正让人敬仰的是这件事。公元97年,班超听说遥远的西方有个同样很强盛的大秦(罗马帝国),于是就派甘英去看一看。不仅可发展贸易,还可联合西方大国,使得西迁之匈奴逃奔无所,避免其死灰复燃。

    这等眼光,以及不嫌折腾的精神,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甘英奉命出使,走到了安息。安息人当时垄断着丝绸之路。看到汉朝的甘英出使罗马,安息人心里有些不安:如果让东边和西边两个超强对手牵上了线,那就没自己什么事了。于是他们就想办法阻止甘英去罗马。安息国王派人很热情地给甘英带路,来到了波斯湾的岸边。他们欺骗甘英说,大海对面就是大秦,但是这个海不好过,运气好要三年才漂得过去,运气不好就直接喂鱼了。

    甘英犹豫再三,最终原路返回了。此行一无所获。

    虽然甘英失败了,但作为西行的伟大先驱,他伟大精神也必将永载史册,为万代所传颂!

    2017年英国一次考古发掘中,在葬于伦敦泰晤士河畔旁萨瑟克区的22副骸骨中,首次发现了其中两副可能是来自中国,经检测大概时间与班超甘英时代吻合。这是不是说明,虽然甘英大队人马很遗憾没能渡海去往罗马,但是有两位勇敢的先行者不仅来到了罗马,竟然还一路游荡到了欧亚大陆的最西边!?只可惜他们不知何种原因,终究未能回到祖国,而在遥远的异乡孤独的死去了。

    张骞、班超与甘英,以及背后的无名英雄,不论成败,他们的开拓精神和理想主义永不过时。从沙漠到大海,一路向西,走向无穷无尽的世界,以脚步去探索那个闻所未闻的远方!这种气魄何等雄伟!只可惜明清后人再也记不起这种精神了。

    小结

    1、先秦以前,西亚诞生苏美尔文明,并与印欧人、闪米特人等游牧民族不断融合,东亚稍晚些诞生了华夏文明。

    2、先秦时,西亚和中亚先后被波斯和马其顿统一,亚洲刮起一阵波斯风与希腊风。

    3、马其顿崩盘后,中亚及西亚形成大夏、安息和塞琉古等国,东亚形成秦帝国与匈奴的对峙局面。

    4、汉朝击溃匈奴,欧亚大陆形成汉朝、贵霜、安息和罗马四大帝国并立的格局,丝绸之路产生,东亚、中亚、西亚开始文明大交流。

    在西方历史中,耶稣诞生之日即是公元元年。就是这么巧合,亚洲在公历新纪元,四大帝国基本成型。

    接下来就是帝国重新洗牌与民族大融合。

    未完待续!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波澜壮阔的亚洲史,血与火的文明交融(上)——中东与中国的交相辉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rpr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