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作者:塔拉 · 韦斯特弗
故事梗概:作者塔拉用自己真实的成长故事,讲述了她在爱达荷州摩门教的荒蛮家庭成长,后来出走接受教育从而获得“救赎”的故事。
推荐指数:★★★★★
01我的偏见
要我分,我会把这本书分为两个大部分。前半部分交代了塔拉的成长环境,后半部分讲述了她从接受教育后找到自我。就是在看前半部分的时候,我感觉这些文字味同嚼蜡,无滋无味,从头到尾都透露着类似电影“译制片”的感觉,总让人出戏,不像其他文学作品那样抚人心,暗自想,下次就看原版。
直到我读到这句“老师说我有写作的才能,但我的语言出奇地拘谨和生硬”。我恍然大悟,为自己的偏见感到无地自容。直到把整部作品读完,我又真正体验到了什么是不忍卒读。从未想过为什么接受教育和家庭会站在对立面,而塔拉却要不得不做二者择一的残酷选择。
我想这本书彻底治好了我的偏见。为什么我要因为喜欢迟子建那么细腻优美的文字,而去评判其他的文字没有她的优美而心生厌恶呢?为什么我要因为看过中文版东野圭吾的翻译作品感受到自然切合就要定义他人的翻译作品苦涩难咽呢?我以为我早就接纳了世界的不同,现在想其实连接受都没做到。
我也很欣喜,自己有这样的觉知。那么在往后,我应该可以更少的受自己的喜欢或不喜欢而限制,去拥抱更多的不同,在那样的探索中拓展生命的宽度和厚度。当我能阅读那些他人所在社群不希望你了解到的内容,和有不同观点的人交流时,才是真正教育的开始。
02发现自我
要是以前,你问我教育是什么?我很喜欢引用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教育》中的话:“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可如今,我很赞同塔拉说的:教育是发现自我,区分自己和被给予的世界。
这一辈子,我们有太多角色了,忙碌地穿梭并扮演不同的角色,可唯独留给扮演自己的时间少之又少。于是痛苦,隐忍,遗憾可能伴随终身,抑或是要等我到了耋耄之年才能追求能成为自己的那一刻。我不想这样活。
我爱家人,也能区分自己和爱的人。为什么为家庭奉献的同时不能拥有自己?我的父母就是把他们的快乐建立在子女的快乐之上,而他们的快乐呢?永远隐藏。就像塔拉的爸爸信奉的摩门教派,接受医学治疗,穿高龄宽松衣服,接受教育,接触异性等都是异教徒,就是对上帝不忠诚。我们内心应该也有这样那样的“摩门教义”,阻碍我们走出发现自我的大门。我觉得我们对家人,朋友,社会等承担起的责任,都是实现自我的一部分,而不能浅显的定义为因为家人,工作等占用了我的时间,我不能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就是没有自我。如果没有动力的人,这些都会成为借口。同时就算没有所谓的这些“羁绊”,我拥有的这些所谓的“自我时间”里做的事情,有多少是促使我发现自己,而又有多少是浑浑其中,付诸东流呢?
教育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认识现在的你、过去的你,找到真正的自己而不是那些别人给你的定义。塔拉说的教育是广义的教育,而不单指学校教育。她所说的教育,也是我想要的教育的理想。
教育可以让我们脱离狭隘昏暗的现实,并向我们展示更明亮的世界。教育让我们可以想象那些没有直接经历过的人生,打破旧有模式尝试新的生活。教育让我们相信那些我们没有亲身经历过的爱。教育让我们努力看到生活中可能的一面,而不只是现在眼前的样子。
03敬畏知识
塔拉在十七岁前从未上过学,通过自学考取杨百翰大学,2008年获文学学士学位。随后获得盖茨剑桥奖学金,2009年获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学位。2010年获得奖学金赴哈佛大学访学。2014年获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我想她一定是敬畏知识的。
就像一个小孩,如果衣食无忧,哪怕一块鱼翅掉在地上都不觉得浪费。而常年饥荒的小孩,一粒米饭都足以让她意犹未尽,心满意足。不让受教育作为傲慢的来源,教育也不是让别人屈服的武器。教育应该是你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阔。它不应该使你的偏见变得更顽固。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感恩塔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