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我们聆听了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语文教育研究所副教授,教育学博士赵宁宁的《2022版新课标语文学段的核心要点解读》。我惊叹于她瘦弱的外表下蕴藏的巨大能量。
赵教授个子不高,纤细瘦弱,声音轻柔,语速却快,整个讲座过程,我们聚精会神,不然就会错过精髓讲解。
她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案例、评价建议五个方面进行理论阐述和案例分析。她结合郁达夫《故都的秋》告诉大家从题目“故都”一词以及由远及近的描写景物入手去分析本文所表达的“清和静的悲凉;《沁园春雪》抓住题目中的“雪”探究作者为什么用“雪”这一意象,通过“略输”“稍逊”“只识”几个词精准把握诗人对历代帝王的态度和他所要表达的思想;将孔乙己叉开的五指捂蚕豆这一细节,其实透露出他对孩子的那份故意刁难的善意。她告诉我们要通过细微的动作、特殊的描写引导孩子去发现美、感受美,帮助孩子从语言自然表达到自主表达的形成。
她还结合案例详细阐述了整本书阅读设计指导,从大观念、大问题、大项目、大任务四方面入手去设计学习任务群,怎样确定学习主题、学习任务、创设具体情境等等。她讲到《西游记》可从两条主线去设置任务,一条是取经路上人物的“变”,彰显团队由最初的不和谐到后来的精诚团结;一条是取经途中克服重重困难的办法,这体现你实现目标挑战一切困难的智慧、勇气和力量。
佩服这个毕业于比利时根特大学教授理论的高深,高到论文发表在CSSCI上,更佩服她俯身钻研篇章句词字的通透和智慧的引领。
听了赵教授的课,我知道语文课上怎样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那些细微的动作、精妙的描写去发现这些动作、这些描写背后隐含的丰富内容和深邃思想。
真乃:一抹瘦影、心思澄明,巧引妙导、智慧无穷,高屋建瓴、学术精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