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我们都有过这样的时候:明明已经很努力用功,也好像坚持了很久,但是依然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
对普通的我们来说,再怎么追求和执着于一件事情,也很容易在这样没有反馈的焦虑中走向无限的迷茫,甚至就此放弃。
说实话,这样的感受前不久我就亲身经历过,但庆幸的是我慢慢的找回了自己,也想明白了问题的根源究竟在哪里。
01
记得上学期时自己有很长一段时间里陷入“自我怀疑”的困境,不仅论文毫无进展,参加的几个项目和比赛也都以失败告终。
那时真的感到前所未有的沮丧和无措,因为一直觉得自己还算聪明吧,从小到大也都没怎么经历过失败和挫折,成绩也都名列前茅,可以说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了。
可现在想来自从上了大学,自己的成绩和业余爱好都变得不那么出色时,我开始感到非常迷茫和不安。
然后总喜欢给自己制定好多“成就”目标,幻想着自己接下来能在某些方面大放异彩,但是现实中大多数时候都是令人失望的结局。
02
直到现在,我才慢慢发现症结所在:我混淆了对“成功”的感觉和对事物本身的感觉。
这二者是有这本质区别的,可以说往往就是这种区别起着决定性作用。
举个例子,如果喜欢的是站在第一名的领奖台上,那么游泳时想的更多的是成功的步骤;但如果喜欢的是游泳本身,那么游泳时感受的可能是身体和水接触的感觉,人在水下奇妙的变化,调动身体肌肉拨开水面的触感,头脑中想的是更纯粹的身体姿态的细节。
想想之前的我更多的是以前者的心态去对待我所做的事情,太渴望成功,也太过焦虑。
然后仅仅是把那些“目标”当成计划表上的一项任务去完成,并没有真正的静下心来沉浸其中,也没有做到完全的投入和享受。
所以最后是那样的结果,也理所应当了。因为不能沉心感受事物,是任何领域无法精进的最大障碍。
03
暑假的时候喜欢上王一博,那个单纯耿直的狮子座男孩,从他的身上我很清楚地看到了,当一个人真正对一件事情产生由内而发的喜爱时,能够产生的巨大能量。
不管是跳舞还是摩托车,对他来说,可能已经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内心无比的热爱和专注,再加上长时间的投入和坚持,最终站在了领奖台上或者无数粉丝为之呐喊的聚光灯下时,他是当之无愧的。
其实仔细想来,所有在某个领域做到顶尖的人都有着相同的特质:关注事情本身,而只把成就当做额外的奖励。
例如著名作家严歌苓就曾说过,“只有在写作的时候,我才感到自己是真正活着的”。
她会为了创作一部小说而选择与书中的人物原型长期生活在一起,再艰苦的环境抵也挡不住那片赤子之心,更不会掺杂一丝杂念。
再比如很多钻研基础数学理论研究的数学家们,他们心中的数学世界的是那么的美妙和神奇,虽然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可能数百年之后才能被应用,才能看到“成效”。
但是对真理的好奇就如探索宇宙般令他们向往,不得不说这是需要天赋的,但更多的是需要对问题本身的专注带来的满足感。
04
以前我常常会羡慕很多人,觉得他们总是能把生活过的“很酷”。
也非常想向那些优秀的人一样能够“头顶有光”,但现在的我只想安静的做一个“内心有光”的姑娘。
专注于眼下的生活和所做的事情,不管是写作还是学术研究,都心无旁骛地去享受其中,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吧。
很喜欢的一句话是:“真正的人生成就,属于极致的沉醉者。”
也就是说,在更广阔的世界里,在更长久的人生中,最终是对一件事极致的敏感和热情,才能让一个人摸索出攀登的道路。
就好像全世界不存在,只有自己和自己正在做的事情。那种时刻,内心澎湃如大海;听一个音符,就像音符里包含宇宙;推一个公式,愿意数十年如一日;写一行代码,就像全世界都安静下来。
最后,希望我们都能找到心中真正所爱,做一个极致的沉醉者。你准备好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