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之前所记录的几次理解,发现自己的逻辑思路很混乱,常常是看了某一个问题就随手记下来发挥联想一下,并没有实质地连成一个主线,可能这也与每一次在写理解时按照整个书的线索走的缘故。
在最后这些篇章里,作者已经开始就一些基本的原理性问题进行澄清和解释,比如说对“复利”的理解,对“长期坚持”的理解,简单的原理每个人都知晓,真的践行又很难,正如昨天看到的一个例子,如果约定一百天后给你一颗糖和一百零一天后给你一颗糖,大部分人肯定会觉得没所谓,但是真的有一颗糖后很多人选择今天吃掉而不愿等到明天,这个例子放在复利效应里也是适应的,这颗糖你是愿意放更久更有耐性还是及时行乐的愉悦呢!这也说明了很多人是不是有先见之明,能不能等到最后,坚持到最后。年轻的时候普遍我们都是没有钱,而很多人对待钱的态度也是无所谓,这种价值观促使随意消费,奢侈浪费等理财的观念,其实正常的必须你重视金钱有强烈的挣钱欲望,才能有更多的机会挣更多的钱,就像俗话说“你不爱财,财不理你”。
说完金钱观的问题再来分析如何具备“融会贯通”的能力,现在很多人在学习的时候很势力,只看对自己有用的知识,没有用的一般一慨不理,而且我们都提倡要“系统化”不要学习“碎片化”,这些问题其实都跟一个人的认知能力以及融会贯通能力有关,其实以作者的理解哪里有什么碎片化,只是你自己没有融会贯通的能力而已,不懂的把知识形成体系,不懂得现在学这些知识的目的是什么,只能以这样的理由来开拓自己,正如我认为一些很牛的人总可以把很多事物联系在一起一样,学任何东西都有它的用处所在,只是这个用处在无意间会显现,所以只有自己真的深入真的发散思维,真的有拼有闯的精神,才能在各方面都有所突破。说到底有能力的人能力不是随随便便就具备的只是他的思维比别人更灵活,想的更多更长远,如何提升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呢“所谓的融会贯通本质上就是那些‘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之间建立‘清晰、准确、必要的关联’的过程”这也是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让我们的操作系统变得更加高级的过程,增加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节点数量,主动地增加连接。可能多年之后我们与别人之间的差距才会慢慢的显现。
说了那么多最后是价值观梳理的过程,作者问了一个问题“人生的终极问题到底是什么”,后来我想可能是做每一件事的时候都要问自己什么是最重要的,你到底想成为谁!问题很简单,答案也很明了,终极的问题还是涉及到哲学和心理学,明白很多道理但是执行力依然很差,每天都在觉得自己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但是依然不能好好地践行这些承诺,我行我素地过着每一天,亦如“自我、本我、超我”这些问题都很了解,克服不了自己的懒惰心态,超越不了本我的堕落意识,不管看再多的鸡汤意志力再坚强,也还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书里的一句话“情绪是理智的快捷方式、直觉是情绪的快捷方式”这些快捷方式的建立和知识的内化有重要的关联,吸收知识需要长时间的内化重复应用最后才能不加思索地完成。
重要的是懂得“重复”是“内化”的过程,不管学习投资工作等等各方面事宜,我们都缺少的是内化的阶段。想明白这些问题后就会有很强的执行力,而一切的半途而废最合理的科学解释是“重复和应用的次数不够,内化的过程没有完成,大脑皮层沟回构建失败,应该建立的神经元关联不够强以致断掉,回到原本没有关联的状态”还有一种解释是大脑的镜像不同,你觉得累的事情别人可能并非这样的感觉,你觉得无聊并不是所有人都觉得无聊,提高执行力就会让我们尽快进化为另一个更高级的物种。
明白了这些问题后也就到了终极的思考了,人与人之间如何产生差异,认知升级的重要性何在?其实关键也就在于践行,在于提升个人的认知,我们又不是富二代又不是官二代,凭什么比别人强,凭的就是认知方面的差异放大效应,一点点一天天的差距就显示出来了,但是这几年的特立独行也让我明白了共同成长的重要性,没有和你一起走的一起拼的朋友,纯粹靠自己真的不是那么简单,维系关系很重要,一些朋友也很重要,但是成熟的特征是独立,你要有一点的资本和实力别人才会跟你站在同一个战线,很多事情一个人也可以做好,做不好那就去学,学不会就使劲地学,终有一天你会特立独行。如作者对朋友之间关系的理解“依附、独立、共生”而友情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就来自各自的成长或者共同成长,扩大自己的交友范围,用自己的思考影响她们,无限的放大自己的朋友圈。当然这些都是在自己有能力之后的必要路径,一路走来要在老朋友身上花费时间,很要甄别新朋友,最重要的是为大家创造多赢的局面,与别人一同成长,把握复利效应,终有一天会成长为自己想的样子。
最后作者的问题时“如何成为一个更幸福的人”,当一个人尝试进步的时候,你遇到的更可能是打击,而不是鼓励。想想自己这些年何尝不是呢!默默地完成自己的进化,做一只欢乐的兔子,乐观地面对每一天,其实幸福很简单多运动、多学习,自然就开心了,成为善于鼓励他人的人,不要总是爱抱怨,在芸芸众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丛林法则”,一切也都会变好的。
加油!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