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蒙养正】之:快——慢
“你太慢了,快一点!”
是的,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快与慢的不同。以及他们互为参照的关系。
今天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一下这两个对立面:
“慢,就是快。”
当然啦,这样的话之所以成立,一定是有前提的。
在“拖延症”日益普遍和常见的当今,以及更多科学和理论研究之下,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选择放弃原有直接简单粗暴的方式教育孩子,乃至于领导团队、下属。
我们想要表达出自己的意思,让对方领悟到时间节点,达成共识,并且过程中更多轻松快乐,一起走向成功满足——这一点并没有多难。
除非当事人轻视这段关系的质量,以及它未来的发展方向——TA宁愿牺牲这段关系,选择保留自己简单粗暴的习惯性浅表沟通方式。
我们的老祖宗传习下来:
欲速,则不达。
事缓,则圆。
民间俗语:
不怕慢,就怕站。
我很高兴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家长改变了自己的思维:他们选择挑战自己的沟通表达能力,调整方式方法,更关注孩子的需要;而不是把拖延的责任和罪状一股脑地推给孩子。
殊不知一味的催促、鞭策之下,不管是孩子还是成年人,TA的内在都会生出与之对等的抗衡力:就像物理学里的“作用力”一样,被施加了一个力,这个主体会产生出相应的作用力。
有智慧的父母会把这个作用力的方向,调整成对孩子来说是“正”的;其他“负作用力”的父母则在日复一日当中,体会和孩子之间的相互消耗、拉扯,以及对方的叛逆、敌对。
“拔苗助长”的方式,真的能加快幼苗的生长、成熟吗?
所以,很多时候“没用”的话,看起来和目标相悖的行为,起到的作用反而是更快,同时甚至更稳妥、稳健。
所以,是的,我赞同:
很多时候,不那么急功近利,不那么以趋近目标为唯一标准,可能会更快更成功和谐地带领我们达成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