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一对夫妻,两人都是工薪族,在这个城市奋斗六七年了。
不经意聊天得知,两人名下已经有四套房子,口气里满是骄傲,还有一股强撑的坚强,和掩饰不住的焦虑。
“作为一个外来人,没有几套房子,怎么会有安全感?再说了,以后孩子找老婆也不会(因为外地人)给他丢人,也不至于找不到啊!”
自然而然的,说到儿子,现在老家,由奶奶带着,如今已经五岁了!
“准备什么时间带到身边来呀?”我问。
“六岁以后吧!”他说。
“哦?”表示好奇和疑问。
“知道思念老总吧?郑州老大,还有银基老板,他们的孩子现在都在xx上学……
我们想过了,孩子六岁时接过来,到时候给他上最好的学校,英语不好可以报班,有个最贵的什么班呢?剑桥还是哈佛?
……
没有理会我是否互动,他手握方向盘,眼看前方,兀自说着。
“你看,这里也有我一套房子,一百二十平米!”
坐着他的滴滴,他指着路边一个小区,对我说。
“嗯,真是不错!”我附和道。
说话功夫,他和老婆通了电话,听起来对方就在附近,顺便接了坐副驾,我的滴滴快车。
“姐,你是做什么的呀?”老婆很和气地问我。
“心理咨询师”。我说。
“哦,那你看看我有没有病?”
“这个啊,我看不出来呀!”
……
沉默了一会儿,我先打开僵局。
“挺好的,你们年纪轻轻,能做出这么大成就!”我由衷赞叹。
“这有什么?只要用脑!”男人信心满满地说。
“嗯,每个人三观不同,生活方式不同,追求的东西也不同,只要开心就好!”我说。
“压力大啊!别看我现在赚这么多,我经常对孩子说,18岁以后你就要自己独立赚钱了!”他说。
“哦,对孩子要求挺严格呀!”我说。
老婆斜了他一眼,可爱地轻轻虚了一口气。
“姐,你家几个孩子啊?”老婆问。
“我有两个孩子,因为职业关系,还好我们一家四口天天在一起!”
“那挺好的!”她说。
我忍不住继续说。“在心理学上有个说法,三岁前是精神发育,六岁前是人格结构完成,基本上六岁后都是之前的重复!所以咱们老家有句俗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你大学毕业吧?”他问。
“嗯”,有些疑惑,“你呢?”
“我?没有上过大学!”他嘴角上扬,一种熟悉的自豪感。
哦,明白了。
“确实,读书多不一定有学问,也要看个人天赋的!”
他表示认同。
“叮铃铃……”男人的电话响了。
“你还买房里?”
“哦,我正看着一套哩,可划算!”
“别买了,你别买了啊!”
然后电话就挂了,正在奇怪是谁打过来的。
他说:“我妈就是个精神病!天天管我的事儿!”
突然有些担心他儿子了!
望向窗外,到家了,我该下车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