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看完《失乐园》以后习惯性地看了很多豆瓣上的短评、长评,发现有些读者是把它当色情小说看的,心中有些惋惜,不敢说全部读懂,至少不该是一本色情小说,文笔浅陋,忝而为文。
·肉欲还是爱意?
凛子和久木的感情,一直处在道德界限之外,他们的感情是在一个非道德非理性的基础之上产生,很难说是并非正是这个理由赋予了他们更多的激情(主要来自刺激的感受),但不能说一点这方面的因素都没有。背离社会普遍的循规蹈矩,追寻肉体与情感的一致,在旁观者眼中是失去理性的盲目行为,但恰是在这样的背景框架之下更给予了他们对激情更狂热的追寻。
或许更多的是爱意。
这本书花了很大的篇幅描写了种种男女性的交媾画面,再又是基于凛子和久木属于婚外情,也使得本书争议很大,也许我们可以尝试用一种更客观的角度去理解它。也许最开始的时候,他们的接触是因为双方都有些寂寞,循规蹈矩、千篇一律的工作,失去激情、没有互动的婚姻让他们开始向往一些新鲜、刺激、不同的感受。然而,当一次一次久木激发出凛子生理上的欲求,而他们之间又是如此合拍,加之双方的相互理解、相互欣赏,渐渐地,从兴趣—肉欲—爱意—难以割舍的浓烈的爱。肉欲绝不是他们之间的全部,但一定是他们渐渐加深的爱意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为什么不是肉欲?
我相信,相互之间只有肉欲的男女是不会在乎对方的感受而只消自己享受极致的快感即可的。但他们之间不是,在他们感情慢慢发酵的过程中,作者不遗余力地描写了非常多的细节,从环境,到动作,每一个细节描写都是一种爱意的表达,如果只是肉欲,这些都是无须赘述的。至少,没有人会为了一次极致的肉欲而愿意毫无怨言地奔向死亡。
当凛子和久木被整个世界抛弃而依然无悔地相守在涩谷的小房间里时,那就不仅仅是肉欲了。
只有爱,才会让你即使承受被世界抛弃的寂寞,仍然愿意与之相守。
·失乐园,何处是乐园
在最热烈的一瞬,一起奔赴死亡,以此定格永不离弃的爱情。
在被世界抛弃,两人一起相守时,凛子和久木开始觉得自己已经到了幸福的极致了,那么如何才能永远保存这样的爱意与幸福,而不被漫长的时光所褪色呢,他们想到了死亡。作者在赘述凛子与久木的情感慢慢积累的过程中,曾经借用久木的角度引用过这么一句话“并非夏去秋才至”,所有的东西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慢慢积累而转化的。那么不管是久木与凛子的爱情,还是他们最终的结局,都是慢慢积累的各自因素最终迸发出来的,而不是一时一地追求新鲜刺激导致的。
1.对婚姻的不信任
其实,本书的很多细节可以看出,作者对婚姻是很不信任的,他笔下的婚姻也就常常带着这样的色彩:也许最早都是有爱情的吧,但是随着长年累月日复一日相似的生活,不可避免地褪去了激情,已经没有那么多值得追求的,慢慢的对另一半的感情也消磨的差不多了。
不管是久木,还是凛子,他们各自的婚姻都是乏善可陈。
也就是说,对于婚姻他们持怀疑态度的。
2.对爱情保质的怀疑
通常,通过爱情我们会走向婚姻,大部分平常的人都会选择一条相同的路——用婚姻贮藏爱情。但是,作者让我们看到的是:婚姻并不能为爱情保质。久木、凛子在书中都分别有这样一个相似的心理描述,即在他们自己的婚姻之始他们与双方的配偶都是相爱的。也许没那么浓烈,但是是爱的。最终,久木和凛子产生了婚外情在一起,那么是不是说,婚姻并不能替爱情保质,那么什么才可以呢?作者在小说里面给我们所写的,是久木和凛子为了保住这样浓烈的爱情选择了在极乐的巅峰一起奔赴死亡,这样的结局是最好吗?一瞬真能成为永恒吗?
我想,他要告诉我们的是这样一种对爱情保质的质疑。
3.物哀
文学作品源于生活而超脱于生活。小说的结局,正像是日本人最爱的樱花,浓烈而短暂,可以用日本的“物哀”审美来理解。川端康成认为“物哀成为日本美的源流”,也“认为死是最高的艺术,是美的一种表现。……认为艺术的极致就是死灭”。我想,这大概就是作者设置这样一个结局的审美所在。他们相信艺术的极致就是死灭,那么为了让凛子和久木的爱情有最极致的美感,也许奔赴死亡才是既能保质又最有美感的方式吧。
在最后,我想借用封底的一句话“当婚姻不再是爱情的乐园,我们要如何去找寻失去的乐园?”也许读完这本书,我们应该要思考的是,如何为我们的爱情保质,如何让婚姻成为我们爱情升华的殿堂而不让它成为渐渐褪去激情的坟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