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化,「儒释道」三家,把「儒」放在首位,不仅仅是因为读起来顺口,其中大有玄機。
历来佛道两家修炼,功法的機制决定了修炼的形式,因为从表面往微观上改变,若接触世俗,修好的部分会再次被沾染,所以只能入庙宇進道觀,或者隐于名山大川之中,出世修行,以减少被沾染,最终是让副元神修成,主元神继续在世间轮回。
而儒家不一样,儒家是以“教育”的形式、以教化施行于世间,也就是铺垫道基,所以有更大的空间及可能性。“学而优则仕”是个表象,“大隐隐于朝”,市井纷扰,朝廷复杂,是最能炼心的地方。
《大学》开篇即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即明德以致道。又讲“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已。”讲的是静心内求。《中庸》开篇亦直指根本:“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夷離也;可離,非道也。”故根本上,儒家重在心法,目地是“成聖”,即“内聖外王”。
儒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修炼,不讲修佛成道,也就不改变人体表面,不讲功成圆满飞升,从而断了人心臆想。但是以教化的形式,却可以有更大的承载,也更便于适应所有人。因为严格意义上的修炼,如佛家道家,具有很强的排他性,那么要承载从上界层层下来在世间展示其体系特点的林林总总的各种文化,直至在末后被净化更新,就不适合了。
所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那不是武帝人为,而是上天所要,整台大戏需要的这么一个安排。历史演绎,岂是现代学者所认为的统治阶级为了统治的目地而推行的一套奴化百姓、为权钱利慾而利用的零碎下作?换个角度,如果不是儒家,而是佛教道教或法家,难道就能避免不被利用吗?历史上佛道争宠的事例还少吗?而法家更是赤裸裸的权谋诡诈之术!西方教权大于王权,难道那是耶和华耶稣所要的?还是神职人员为了个人私慾而假借神名的败坏所致?!
儒家以其独特的形式,承载华夏神传文化之根,演绎道统,贯穿上下,串起历史,铺垫一个能全面入世修炼、真身成神的文化道场,以期末后之时大道洪传所用。未来修炼,公司即是庙宇,市井是为道场。儒家,在这片上天眷顾的神州大地上,担当了不一般的角色。
牧雲散人╱2017.10.25
詩五首:身神合一今始论
熔 • 炼
㈠
架起情世三昧火,六慾七情一鼎风。
金钻美玉验真伪,尘上出聖是真人。
㈡
白云清风自在行,熔筋煅骨炼精金。
道至無我真机显,身神合一今始论。
㈢
六合开辟情世界,五千史乘演风云。
成住坏灭过往史,末劫再造新乾坤。
㈣
最是情世多困扰,山林小隐何足道?
忍中能舍真君子,尘上出尘悟玄妙。
㈤
晨钟暮鼓醒迷人,连天风雨磨坚贞。
聿道修证从心起,灵山一路堂堂风。
牧雲散人╱2011.2.22
牧雲散人微信 » 微商勿加往期精选:透虛同歸去,含笑金剛乘|这是一个觉醒的时代|世间财货终属谁|璞玉未开,请善葆之|禅悦林下,趺落神开|品茶论道道非道,哑语猜禅禅不禅|末劫慈悲度,洪微十方春|“买椟还珠”话修行|《道德经》开篇为什么这样讲|我们为什么要怕|欣悦|得度|選擇|饋贈|父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