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平行志愿的模式下,志愿填报方案的拟订应该从最“核心”的志愿开始。
什么是最核心的志愿呢?就是与你家孩子的高考位次最接近的往年录取位次的院校专业。你从往年正好不浪费分数的位次开始,按照自己设定的目标地区专业院校逐一进行考量选定,排除不喜欢不去的,这样一分一分的往下选,梯度自然也就出来了。不必拘泥于每分要选择几个,只是找出每个分数段中相较其他志愿更喜欢的志愿。
这个核心志愿其实就是你最可能被录取的志愿,所以把这段排序斟酌好。然后后面再添加一部分稳的志愿。
做好保的志愿,做到无论录取位次怎么波动,都能够确保录取。
最后再确定冲的志愿,热门专业冲2-3分都费劲,冷门专业冲十多分二十分也不过分。最怕的是你冲高了2-3分去了一个冷门专业,录取了再后悔。所以冲的原则就是冲上不后悔。
至于总的冲稳保梯度是依据分数段不一的。3千的位次,你保到7/8千基本就可以了。2万的位次可能保到3万到3万5,甚至保守的到4万。8万的位次可能保到十多万了。。
其实辽宁112个志愿很多保的志愿只是为了心安和稳妥,112个志愿都报高了,那得多失败啊。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填满了完事。其实对于目标特别明确的家长来说,112个志愿想填满了也很煎熬的。怕选不好,硬塞进去的志愿干扰了想去的志愿。
河北省96个志愿,去年录取结果看,大部分是在20-40个志愿录取的,说明家长们大部分就冲了20来个左右的志愿。剩下就是稳和保的了。也可能是新高考第一年家长们求稳的原因。
你们广东不是专业平行志愿模式,我上面说的是针对辽宁河北这样的专业平行志愿模拟讲的。不适用你们广东省江苏省,可别误导了别的省的家长们。
我们这种模式只有一个分数线,96个或者112志愿从顺序1志愿依次检索,够了上一个志愿就被录取,不够就继续向下检索。
你们广东和江苏是院校专业组模式,你们其实是更接近老高考的模式,只是把一个院校拆分成了若干专业组,不是以院校为单位,而是细化成以专业组为单位。这样你们就有两个分数线,一个院校专业组的提档线,一个专业组内各专业的录取线,这点是和老高考相似的地方。你们要综合考虑这两个分数线。
够了专业组的提档线,在体检和单科要求符合的情况下,你们会被专业组的某一个专业录取,至于是否能够被你填报的专业录取,还的看你的成绩在你填报的专业中的位置。
河北辽宁这种专业平行志愿填报模式,直接定位到具体专业(专业类),不存在调剂,所以可以放心大胆的冲,天马行空的冲,顶多是浪费一个志愿数。
而广东江苏这种院校专业组模式,存在着调剂的风险,所以冲的时候,一定了解专业组包含的哪些专业,有没有限报的专业,有没有接受不了的专业,如果有要考虑清楚风险。尽量是冲的专业组内所以专业都是可以接受的。如果怕调剂,那就得在专业组提档线之上留有分数余量。一般招生人数多的专业位次相对稳定,取其往年的录取平均分是较为稳妥的。
假如你离南大录取位次还很远,即使南大扩招,对你的影响也不是很大。假如你正处于南大录取位次的边缘,在南大以上学校招生计划不变的基础上,南大的扩招对你就是一个很大的利好。
高考报考以位次为准,是因为每年高考的难易程度不一样,相同的分数放在不同的年份位次可能差好多,所以要把分数通过一分一段表换算成位次。
招生计划的变动会对录取位次有影响。假如去年清华在本省的招生人数为50,你排名50的话,不挑专业会被录取的。今年招生改变成了40,你还是50名,那么录取概率就会下降了。假如该生没有被清华录取,必然对下面学校的录取有个挤压的作用。
所以在你位次之前所有学校的招生计划的变动,都有可能影响到你的录取。
假如在你位次之前有的学校扩招,有的学校减招,但是总人数基本不变,那么影响也就互相抵消了。
至于你高考位次之后学校的招生计划变动就不会影响到你,只会影响到位次更低的考生。
一般来说学校的招生计划是相对稳定的。所以你用今年高考的位次参考去年的录取位次报考。至于参加高考人数的增多,只是增加了你取得这个位次的难度。你什么位次基本还是上什么学校。
假如你离南大录取位次还很远,即使南大扩招,对你的影响也不是很大。假如你正处于南大录取位次的边缘,在南大以上学校招生计划不变的基础上,南大的扩招对你就是一个很大的利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