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为小学生解读诗词:独坐敬亭山

为小学生解读诗词:独坐敬亭山

作者: 翰墨拾光 | 来源:发表于2024-01-27 09:33 被阅读0次

    独坐敬亭山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今天我们再把眼光投向安徽宣城的名山——敬亭山,从“诗仙”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中感受一下它的独特魅力。“坐”在这里是停留的意思,也就是诗人独自停留在敬亭山上。光看题目就觉得一股浓浓的孤独感扑面而来。走,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诗人的内心。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诗人独自一人在这敬亭山上,眼前看到的是群鸟高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仅有的那朵云彩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地飘走了。“尽”在这里是没有了的意思。“闲”在很多地方把它翻译成“悠闲”,但这句诗中“尽、孤、独”等字所营造出来的是一种孤独的感觉,所以,与其说“闲”是悠闲,倒不如说是空虚、寂寞来得合适。同时,这句诗的写作手法也非常值得我们探讨。你们来看,“飞”和“去”二字的使用,让我们看到的是动态的景色,可当众鸟尽、孤云去后,留在我们心底的却是一座静静的敬亭山。你有没有感觉到呢?这种写作手法叫做以动来衬托静,使诗人笔下的静态之景显得更加静。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因山中万物静悄悄,无一愿意来陪陪诗人,所以他心底生出了无限的孤独。看看这四周,也只有这敬亭山在默默地陪着自己,两个人就这样彼此之间相互看着,看了很久也不满足。厌在这里不是讨厌的意思,而是满足、厌倦的意思。这句诗很有意思,它把敬亭山拟人化了,让敬亭山成为了诗人的一个知己,能够深深懂得诗人内心的孤独,所以才不会像那些高飞的鸟儿、独去的云彩一样离诗人而去。

           理解诗意后,我们不禁想问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浓浓的孤独之感呢?那还是要从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来看。关于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历史上有三种说法。在这里,我跟大家分享其中一种,其他的请大家自己去查阅资料!查阅资料也是主动学习古诗的一种很有效的方式,希望大家可以学会。但是不管怎样的创作背景,他此时的人生肯定是不如意的,所以才会有这样强烈的孤独感。

            好了,一起来看看当年的李白都经历了些什么。话说李白43岁那年在朝廷里当官当得不如意然后就背着自己的剑去浪迹江湖了。我们国家自古就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但凡你有才,是一朵“油菜花”(这里谐音有才华),不去做公务员,那都不叫人生的成功。就连李白这样洒脱的人也想着去当官,实现人生的抱负!一旦不被当时的朝廷所重用了,心里就来气,不高兴,闹情绪。这不,当年李白离开长安,仗剑走天涯的时候,肯定也是在想“早晚,你们会请老子回来的!”可是没想到这一去就是十年,而且京城还没派人来请他回去的意思。十年的漂泊,诗人尝遍了人间的酸甜苦辣,看透了人间的冷暖之情。再次登上敬亭山,想起当年正是皇帝身边的红人时来到敬亭山,大家对自己前呼后拥、阿谀奉承的情景,再看看现在的自己,孤零零一人,无人理解,不被重用,自己的抱负也无法实现,简直就是悲从中来,看啥啥不顺、吃嘛嘛不香!

            所以,我们重新回到诗中再去体会一下,或许会有不同的收获。我一再强调一切景语都是情语,写景就是在表达感情。联系当时诗人的处境,我们会看到这飞尽的众鸟和独去的孤云不正象征着诗人身边的那些离开的人吗?留下来的敬亭山在诗中已把它当作了一个人,无人理解的孤独,此时竟然只有这自然界的一座山能够理解,这越看越看不够的山真是自己的知音啊!人生得到这一个知音也就够了!你看,诗人在孤独之中为自己寻找了一个走出孤独的出口,这出口不是人却是一座没有感情的山,孤独之感更加浓厚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小学生解读诗词:独坐敬亭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ski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