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3-07-17

2023-07-17

作者: 银子姐 | 来源:发表于2023-07-16 00:00 被阅读0次

    昨晚,下楼去取快递。

    刚出单元门,看到不远外走来一个瘦高身影,拉着大大的箱包。

    我瞬间喜出望外,莫非是儿子回来了吗?

    那个身影渐渐走近,直接略过我,连看一眼都没有,径直走向另一个单元。我忍不住朝着他的背景询问,你是从哪里回来的?

    他扭头,“从呼市回来。”

    是刚放假吗?

    他答是的。

    我默默的走向快递柜。

    儿子在北京上大学,二个月前我去北京学习,见了一面,相聚不到一个小时。

    我原本以为他在大学里,可以松一口气,不用再像高中时那样陀螺似的转个不停。

    可事实并不是那样,他很忙碌。

    但儿子说他很快乐,因为一切都是自由的,自主的。

    跨过以“卷”为主旋律的中学时代,恢复“身心自由”,真替他兴奋!

    他得知我去北京那天,嘱托我先学习,说那天时间紧张 ,约好第二天下午见面。

    第二天下午五点半,他结束班会后,我们在饭店见面,边吃边聊。

    一个不时后,我又匆匆离开,去往火车站。

    就这样,我们又奔波在各自的轨迹上。

    看到儿子早早规划未来,努力朝着既定方向迈进,我是欣慰的。可又隐隐有些心疼,仿佛昨天还是需要照顾的孩子,一下子成长为肩负责任的青年。

    遥想我们当年上大学,一半玩一半学,没有多少压力。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再次回到大学生活,恐怕很多人不再会浑浑噩噩。

    儿子这代人普遍压力大,成熟早。

    上次朋友告诉我,夫妻俩去他们儿子所在大学城市办事,呆了整整一周,只与儿子吃了一次午饭,儿子忙的不可开交,实在没空陪他们。

    纪伯伦说,孩子经由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并不属于我们------

    每当我想念儿子,或是因为儿子的冷落有些失落和难过时,总是会第一时间想起纪伯伦的这首诗。

    是的,孩子并不属于我们。

    他们在小时候需要我们抚养和陪伴,我们渐渐会习惯这种被依赖,而且在潜意识里,希望这种状态天荒地老。

    怎么可能啊。

    随着他们翅膀变硬,思想和主张与我们渐行渐远。体面的放开“控制权”,是所有父母的首选。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这是我们的祝福。

    这也是生命对生命的尊重。

    尊重孩子,包括方方面面。

    陈丹青在一次访谈中讲到,他的女儿在国外,租住在一间小小的公寓内,非常小。她在努力工作养活自己,他非常想让女儿花他的钱,可是她不答应。

    陈丹青非常理解女儿,也懂得尊重女儿的选择。哪怕他那么有钱,也没有强行要求女儿来用,这与他早年长久的国外生活经历有关。

    眼界就是格局。

    我们每个人只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认真的活着,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真正有思想的人不会拘泥于形式,人生的每段路都是唯一的,只要认真投入,就无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3-07-1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smi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