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冬阳里的秘密无凭语
湖南省图书馆 | 一城一街系列纪录片 · 邵阳北门口

湖南省图书馆 | 一城一街系列纪录片 · 邵阳北门口

作者: 夏冬阳 | 来源:发表于2021-01-12 11:20 被阅读0次

    文\夏冬阳

    一艘渡船从江北驶来,打破了平静的水面,随即在江面上激起层层波浪。资江南岸的北门渡口熙熙攘攘,行人往来不断。背着书包的小学生欢快地沿着台阶走下码头,三五成群蹲坐在一起,几个提着大包小包的市民站在岸边,等候着渡船的到来。

    离北门口码头数十米处,耸立着雄劲巍峨的宝庆府古城墙。城墙上有一栋凌空欲飞的双重檐翘角城楼,楼下开凿出马蹄形拱门,二十多级台阶倾斜而下,将城门和码头连接起来。

    来源于《一城一街》纪录片截图

    北门口这座丰庆门,建于南宋,地处邵阳市大祥区资江南岸,居高临下,俯瞰江流。明清以来,邵阳成为湘西南土特产的重要集散地,源源不断的物资通过船载水运来到这里,在北门口和它脚下的码头,呈现出空前的繁荣。巨商小贩,船工脚夫,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或货物装卸搬运,看到的是肩挑背扛;或船舶离岸靠岸,听到的是吆喝呼喊,这种景象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

    【同期声】市民 李长久 65岁

    “以前连接市区江南与江北的交通主要靠渡船,附近的临津门、北门口渡口成为当时最为繁忙的渡口。”

    说起北门口(丰庆门)渡口的情况,今年65岁的市民李长久仍记忆犹新。

    【同期声】市民 李长久 65岁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北门口渡口每天都有行人排队过渡,几艘小木船人工摆渡过往行人,江北九江等地菜农撑小木船进河进城做些小买卖,不少木排、竹排也常在这里靠岸。那时,公路交通还不是那么发达,从市区往返新邵、新化大都要从这个渡口经过。”

    古代交通运输主要靠河流船运,在现代汽车、火车出现之前,船就是最大的交通工具。过去,由于陆路交通的限制,清澈宽阔的资江自然成为贯穿东西、通航运输的黄金水道。而如今,随着附近的西湖桥建成通车,临津门渡口被废弃了,从此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然而,北门口渡口却被保留下来,成为资江水运航道上的难得的一个驿站。渡船,依然每天穿梭在水面迎来送往。

    来源于《一城一街》纪录片截图

    丰庆门,邵阳老百姓的“北门”,它承载见证着这座千年古城的发展演变,感受着两岸百姓对它最后的依恋,作为“宝庆府古城墙”的五门之一,目前已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同期声】邵阳市原文化局局长 刘宝田

    “宝庆府古城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经历了由县城而郡城、州城,由州城而府城的逐步升级、拓展的历史变迁过程。南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年)城址规模基本上定型,其平面是长方形,东西长约1400米。南北宽约800米,城周长约4370米,墙高8.3米,宽约5米。设城门五道:东曰朝天门、西曰定远门、南曰大安门、北曰丰庆门、西北曰临津门。如今保存下来的城门,只有丰庆门和临津门了。

    来源于《一城一街》纪录片截图

    城墙路,原名资江南路,与北正街形成“T”字形结构,而这两条街的交叉点,正是丰庆门。因此,丰庆门成为当地最繁华热闹的地方,每天来往的人群非常多。每日晨光熹微,在丰庆门前的江边码头,便汇聚起很多卖鱼买鱼的商贩市民。鱼的种类十分丰富,有桃花鱼、桂鱼、叫花鱼、鲤鱼等,鱼儿们在盆里活蹦乱跳。鱼贩们大声吆喝着,和买家们讨价还价,既忙碌又规律。一年四季,这种情景都伴随着北门口生活的规律。

    老陈是地道的邵阳人,他自出生就一直居住在丰庆门旁边,没有离开过。而他家的房子,如今成为丰庆门一带最古老的建筑,历经百年沧桑,与旁边翻修过的现代房屋相比,显得有点老态龙钟。天气适宜的时候,老陈会在每天下午四五点的时候下水捕鱼。捕得多的时候,他会拿去卖。有时候,自家也吃,煮着吃,煎着吃,腌着吃,腊着吃,花样繁多。

    这,就是老陈自家的渔船。对于生活在丰庆门边的渔民来说,几乎每家都有一条这样的“养家”船。别看这一条条的小船,它可是渔民们祖祖辈辈的依靠。在船上小小的世界里,通常就是水上捕鱼人的家。锅碗瓢盆,床被椅凳,应有尽有。

    老陈不紧不慢地将挂在竿上的渔网一环环取下来放入水中,渔网就均匀地在水中分散开来。然后,剩下来的,就交给时间了。有时候,还要看运气。

    【同期声】老陈向记者讲述捕鱼情况  

    捕鱼的正确方式;渔网撒下之后,就坐在船上静待着收网的时机。

    来源于《一城一街》纪录片截图

    如今,北门口大都住着原住民,他们的生活平静而淡然,每天经过丰庆门的人不计其数,可很少有人知道,这一堵厚实的石门,曾为邵阳抵御外敌铸就了一道铁打的防线。

    邵阳地理位置优越,易守难攻,丰庆门成为邵阳浴火重生的见证者。清咸丰六年(1856年)九月,太平天国发生天京杨、韦事变后,翼王石达开受到天王洪秀全的猜忌,被迫于1857年6月率领20万大军出走,转战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于咸丰九年正月三十日进入湖南境内。四月八日,三万太平军前锋抵达北门口一带,并在资江对岸安营扎寨准备攻城。

    来源于《一城一街》纪录片截图

    【同期声 邵阳市原文化局局长 刘宝田】

    “太平天国的时候,当时石达开带了30万大军,号称30万大军,其实没那么多,就走江西那边过来。过来之后呢,因为宝庆府是四周围着山,所以(山里)他们住不了人,他们的部队就驻扎在现在的江北,还有现在的高庙塔那边,一直到新邵,前前后后围了三个多月。大大小小打了七八十次战争。为什么攻不过来呢?当时是因为有这条河,他(石达开)没有大型的战船,你一过来嘛,这边就放炮放箭,根本上不了岸,到岸边就往死里打。我刚才不是说那个石门,那个石门是两重石门,你炸都炸不开的。当然,现在那个石门已经没有了,但是还有石门的痕迹在那里。两道石门一放,根本进不来,所以只能放云梯,爬楼梯。城墙上用梯子架起来,但是城墙上都是有兵的。而且他根本过不了河,他(石达开)一直就没有过过河。”

    当地老百姓习惯称丰庆门为门洞,从门洞的凹陷处可以看到洞有三重石门,除外墙边沿、内墙边沿两重门外,洞中间还有一重可拉吊升起、可放下关闭的厚达1.3米的石门。这样的建筑格局也反复印证了丰庆门无论在哪个阶段,都是宝庆府的铜墙铁壁。

    来源于《一城一街》纪录片截图

    【同期声 邵阳市原文化局局长 刘宝田】

    “就是抗日战争的时候,日本鬼子驻扎在邵阳市。日本鬼子最后是死在我们雪峰山。当时,雪峰会战之前,一个情报科的科长,她是我们新宁人,是个女的,她在抗日战争之前就带着她的情报科全体人马到这里来了,来这里侦查日本鬼子。也就是在丰庆门那里,我们那个情报科长带着人在这里窜来窜去了解日本鬼子的情况,开始进来是化妆成乞丐进来的,到了城里就不做乞丐了,换了妆了,但是后来还是被日本鬼子发现了,发现之后他们就从甬道里逃走了。她是从丰庆门的那个地下通道走出去的。她从丰庆门的地下通道一直走到哪里呢?走到水府庙,从水府庙出来的。”

    刘老今年八十多岁了,如今他依然身体健朗谈笑风生,且对丰庆门的历史如数家珍。谈起丰庆门的历史价值,刘老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同期声 邵阳市原文化局局长 刘宝田】

    “邵阳城墙是五个门,现在三个门没有了。就留下一个丰庆门和临津门,但是丰庆门是一个码头,出门就是码头通到江北去了。这是当时邵阳最繁华的一条通道。所以说现在要说能够见证邵阳历史变迁的留下的就只有丰庆门了。”

    同样承载着厚重、灿烂的邵阳文化的,还有矗立在丰庆门前的五扇大理石空拱门,这道独特的建筑风景线常常引得游人们驻足观看。这五扇门,作为一座城市的语言,它同丰庆门一起,如一首凝固的歌,每一个匠心独具的造型和设计都犹如跳动的音符,为人们讲述着邵阳城市背后的故事以及其历史文化的变迁。

    图片来源于《一城一街》纪录片截图

    【同期声】邵阳市民间文化研究委员会主席  马铁鹰

    这五扇空拱门其实包含了太多的信息。你们看,每一扇拱门上都有两个大字,旁边都有一副对联。从那边第一扇门,到这边的第五扇门,上面分别写着“昭陵”、“邵陵”、“邵州”、“宝庆”、“邵阳”,实际上这就是代表着邵阳城市名称的变迁。2500年的历史,邵阳五易其名。所以,到现在,还是会有人把邵阳称作旧名“宝庆”。

    同样印照着这五扇门上所表达的历史信息的,是位于丰庆门左侧广场地面的邵阳市历史区划图。它清晰地刻划着邵阳在每一个历史阶段的名称和区域规划,刚好与大理石空拱门上的信息一一对应。

    来源于《一城一街》纪录片截图

    【同期声】邵阳市民间文化研究委员会主席  马铁鹰

    为记者解说广场地面上的邵阳区划图

    邵阳这块热土上,山不高而巍峨,河不大而碧绿。秀山丽水养育的邵阳人,在中国的历史上也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事迹,镌刻下一个个闪亮的名字。睁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护国讨袁的中华民国初年杰出的军事领袖蔡锷、为后人留下《游击队之歌》《天涯歌女》等不朽作品的著名音乐家贺绿汀等等,都曾为邵阳这个地方添上璀璨的一笔。为了纪念在历史上有过卓越功绩的邵阳名人,在北门口古城墙下,竖立了包括上述三人及胡曾、杨再兴、蓝玉、刘长佑、刘坤一、魏光焘、匡互生、吕振羽、袁国平在内共计12位“邵阳历代名人塑像”,成为邵阳北门口一道靓丽的人文景观。 

    【同期声】邵阳市民间文化研究委员会主席  马铁鹰

    “这历代的12位名人,是邵阳人的骄傲,他们在邵阳乃至中国的历史上书写了他们人生最光彩的一笔。历史名人不是自封的,是经过长期的、厚重的历史筛选、陶冶而形成的。要成为真正的名人,就要让子孙后代来评价,让历史来评价,让历史来书写。” 

    先人的精神犹存,人们的生活仍在日复一日。每天早晨,北门口的人群熙熙攘攘。这是一个集市,也是一条人们世代生活的老街,虽然如今,这条街被规划成统一的色调,但还是能从人们朴实的生活和老式的屋檐一角等历史烙印领略到北门口往日的神韵。

    来源于《一城一街》纪录片截图

    当然,继承和发展总是相辅相成。在北门口,资江南路步行街则更显现代。这里林立着各种各样的店面,五光十色,霓虹闪烁。市民们喜欢沿着丰庆门来到资江南路漫步、休憩、唱歌、跳舞。

    满怀柔情的资江水在静静流淌,水边,在北门口码头,渔民们划着桨,准备又一次出船捕鱼。丰庆门前,人们三五成群坐在一起,拉着家常话,孩子们嬉戏着。安详的日子里,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与满足。

    这种幸福与满足仿佛诉说着,我们从过去走来,也必将走到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为该纪录片编导。文章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湖南省图书馆 | 一城一街系列纪录片 · 邵阳北门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smsa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