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绘by冯琪轩
如果不是为了搞研究,这个问题可以想得简单点。
首先,我认为心理问题是人内在的麻烦,在系统式家庭疗法等很多取向,也都保持着这个观点。
当“问题”变成“麻烦”,就会看到根源的简单属性,概括一个词就是“冲突”,一些心理咨询流派称为“矛盾”。
其次,是需要尝试着用立体的逻辑思考问题。
日常生活中,着急上班却错过了本该坐上去的公交、地铁被称为麻烦。这里面的冲突来自个人期待和现实情况,一些努力赶车的人还会感受到无力感。
用这个思路去思考心理问题,也适用,是立体逻辑思考方式的一种。
以常见的“抑郁”为例。
抑郁常带着对自我的攻击,这是第一个冲突。
人有自我保护的天性,那些冲破自我天性的人,我们称为先烈和超级英雄。与抑郁不同的事,不管是先烈还是超级英雄,我们看到他们在牺牲自己的同时,有敌人,也有想保护、拯救的人,或者抱着一个超越个人利益的信念。而抑郁者在对自己的攻击中,在超级强大的超我面前,没有保护、拯救的具体目标,也可以归结为是除了自己以外的任何人。
拯救者、被拯救者、迫害者是一个平衡的人际三角关系,而在抑郁者心中,只有两个角色,就是自己和其他人。而他们又都很善良,在必须要攻击谁的选项中,选择了攻击自己。
抑郁的攻击方向本身是第二个冲突。
抑郁的攻击有两个错位,一个是时间错位,一个是目标错位。
比如失去亲人后没及时表达哀悼,却把这种行为冠以“冷血”等特殊意义内化,转而攻击自己。
人的心理变化非常复杂过程,不同的模式触发了不同的行为。在《海边的曼彻斯特》里,帕特里克在刚失去父亲时显得很平静,但在之后的某个普通的生活瞬间,却触发了哀悼父亲的开关,不能自已的悲痛;而他的叔叔,李在因自己失误痛失孩子后,一直不能原谅自己,让自己在苟延残喘的状态中生活。
两个人的行为虽然看起来低落,但不会抑郁。帕特里克在哀悼过父亲后,继续新的生活;李只是让自己的人生前进的很慢,哪怕前妻告诉他该“往前走”时,也不为之所动。
他们选择的生活和自己的期待是一致的,哪怕在别人看来是错误的,也没关系。而如果他们为了迎合周围人的价值观调整自己的情绪节奏,则会抑郁。
抑郁还伴有潜意识与意识等相关维度的冲突,这是第三个冲突。
不同流派的关注点不一样会有区分,用潜意识和意识做说明比较通俗易懂。
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喜欢阴雨天,在阴雨天的时候开心,哪怕别人表现出不理解,这个人也不会因此抑郁。相反,如果一个人在阴雨天时开心,并且又极容易被周围人影响,觉得自己不应该在阴雨天时开心,甚至还会因此反思,为什么自己会在阴雨天时开心。只是这种反思欠缺辩证立场,以攻击自我为目的,安全性不足。
一系列行动,让自己的潜意识和意识光明正大的打起来,很容易引起抑郁情绪。
与抑郁有关的冲突有很多方面,时间有限仅列出三条示意,想表达的观点是:
心理问题的根源没那么复杂,找到情绪、情感和认知中的矛盾或冲突点即可,只是修正、疏通的过程很复杂。
就像把一个管米饭叫“米饭”的成年中国人,空投到管米饭叫“rice”的纯英语体系的国家,却意识不到环境变了,并希望他们能立即跟着自己管“米饭”叫“米饭”。
个人的自我成长或心理咨询师的角色,相当于翻译和老师,不是简单的改变,而是帮助那个人学会适应新的环境。
(本文原创,如非授权,请勿转载。)
网友评论